“厕所革命”云梦试点村调查

06-07 17:33   孝感日报   蒋润涛

厕改,改出美好生活一大步

——“厕所革命”云梦试点村调查

  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从2018年至2020年,湖北省决定开展"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全面完成145万至200万农户厕改任务,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今年初,云梦县被纳入全省"厕所革命"20个试点县之一。按照《云梦县"厕所革命"试点工作方案》,计划用一年时间,完成全县94616户农户无害化厕所、约1000座农村公共厕所的新改建任务,达到全县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100%。

  如何让"厕所革命"照亮每一户的"小角落"?农民怎么看?如何实现可持续利用?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走进云梦县伍洛镇青春村、清明河乡红心村、道桥镇烟墩村等3个试点村,对户厕建改工作进行调查。

  伍洛镇青春村改建新式公厕吸引村民前来询问。

  小厕所改出大民生

  5月25日,初夏,行走伍洛镇青春村上马石湾,鸟语花香,天蓝,水清,渠畅,树绿,好一幅美丽乡村图景。

  “这次改厕更彻底,更卫生了。”聂爱兰领着记者参观她家最新改成的卫生厕所,贴上崭新的瓷砖,装上抽水马桶,和城里的卫生间并无二致。埋藏在户外的三格式无害化化粪池,几乎没有臭味。

  “厕所革命’,不但节约了用地,美化了环境,还真正彻底改变了原来上厕所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冷风嗖嗖,雨天不敢下脚,臭味弥漫熏扰的现象。”青春村党支部书记陈少武说,这次改厕,村里户外旱厕全部拆除,家家在室内建起坐便器或蹲便器、室外埋设三格化粪池的水冲式厕所。

  “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曾经一度是很多农村旱厕的真实写照。

  过去因为经济条件差,农民对于上厕所不是太讲究,好多家寻上一处空地,随便用土坯、木板、秸秆一挡就是厕所了。天气一热,蛆蝇孳生臭烘烘。还有一些农户,甚至连这么个地方也没有,坡下、沟里,哪儿方便哪儿来。

  “如厕难、洗澡难、排污难”是影响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的顽疾。如今,许多农村富裕了,农民生活水准提高了,但是厕所这个短板却始终没有补上。

  陈少武说,在农村,一家一厕,“茅房”就建在后院,以旱厕居多,上完厕所,村民要自己取土,填埋之后再运走,清理起来非常麻烦。尤其到了夏季,蚊蝇乱飞,臭气熏天,对生活环境有极大影响。“原来厕所是敞开式的,要人来担,又脏又臭,现在改为水厕,卫生、健康,人用起来也舒服。”

  沿着逼仄小路,记者穿梭在烟墩村的房前屋后,但闻不到任何臭味,而且村容干净整洁,见不到任何粪堆。

  村民褚华中正在改造自家的厕所,围墙由红砖砌成,顶上盖着瓦片,简单又普通。厕所里让人眼前一亮,白色的瓷砖让整个厕屋敞亮又干净,太阳能洗浴、洗手池一应俱全。

  “看到别人家都把厕所改了,干净又好用,所以自己买了改厕器材,叫人过来改造。”褚华中的妻子说。

  问起今年家里最大的变化时,村民纷纷说:“家里修了新厕所,比起以前的旱厕干净多了!”

  “以前厕所一个月要清理好几次,遇到下雨,还会溢出来,又臭又脏。现在改造之后,既干净又卫生。虽说是一个小小的厕所,但政府实实在在地为村民办了件好事。”烟墩村褚春来说。

  水厕代替旱厕,目前在云梦已经形成了“大气候”,越来越多的村民对“厕所革命”有了更深的认同感,许多群众都感叹:就是文明干净,好打理!

  “农村改厕工作看是小事,却是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生活的一件大事。”道桥镇党委书记柳斌说。

  “要我改”转身“我要改”

  烟墩村褚四有家的旱厕,虽说不是三尺土墙围四边,但由于常年的风吹雨淋,围着旱厕的土墙早已不成样子。厕所里,一到夏天更是蚊虫飞舞,臭气熏天,曾经因为厕所的原因,读军校的儿子意见很大。

  今年3月,看到镇上村里都在宣传厕所建改工作,褚四有作为第一批“吃螃蟹者”领回改厕器材,请人重建。

为推动厕改,云梦县印发“厕所革命入户宣传册”“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各10万份,在交通干线、乡镇集镇、各村村口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深入宣传发动。

  “改厕工作是一场农村卫生革命,要改变长年旧习,得解决群众的认识问题。要让群众觉得厕所和厨房、卧室在我们的生活中一样重要,前期的宣传、舆论环境很重要。”清明河乡宣传委员康凯说。

  形式多样的宣传让厕改家喻户晓,但实施还得有人带头示范。在红心村推动厕改的工作中,村党支部书记曹腊松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农村改厕并不容易,许多村民怕花钱,又觉得麻烦,所以不愿意改。”

  “把好事办好,首先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曹腊松说,为了带好头,他第一个改自家的,紧跟着村主任、村民小组长也纷纷带头改。

  在曹腊松的后院,记者见到他家改建的厕所,地面和墙面都用瓷砖铺设,配上一个陶瓷蹲便器,从外观上看就很干净,即便在大热天,厕所里也没有异味。

  “卫生厕所能减少蚊蝇传播,提高健康水平,培养卫生行为习惯,还可以实现保肥增效。”在施工过程中,曹腊松不断对村民宣传卫生厕所改造的好处。

  精致的青砖厕屋,干净卫生的如厕环境,很快引起村民的注意,大家纷纷提出要改厕。“村里有在外打工长期不在家的,但是回来之后,看到其他村民改过了,也要求改。”曹腊松说。

  在村民曹建祥的家里,记者见到了他家改造之后的新厕所。三尺见方的厕所里贴满了白色的瓷砖,水冲式蹲便器闪着晃眼的光芒,洗手池上放着一块粉色的香皂,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厕所的改造让曹建祥十分满意,他说:“现在农村厕所和城里的厕所是一样的,水一冲就干净了,又卫生又环保。”

  自户厕建改工作铺开后,烟墩村委会主任褚春全就没歇着。4名村干部轮流上门宣传政策,协调指导村民建改厕。青壮年劳力不在家的农户,褚春全会借来三轮车,义务把改厕中遗弃的建筑垃圾拖走。

  村民思想也在悄然转变,从顾虑到认同支持,从“要我改厕”为“我要改厕”,开启农村群众生活新篇章。

  家变美彰显生活美

  “旱厕改水冲,方便又干净。咱农村也要来个‘厕所革命’。”烟墩村65岁的张春香老人,如今也熟知了“厕所革命”这个热门词汇。

  4月份,她家在政策支持下,完成了改建,结束了全家旱厕历史。“轻轻一按,哗啦一声,尽数冲走,跟城里没啥两样!”张春香喜上眉梢。

  不单是张春香家,今年,云梦县农村“厕所革命”,坚持以农村家庭厕所和公共厕所作为突破口,着力改善农村厕所环境。

  借了建改厕的“东风”,太阳能热水器、淋浴器等逐步开始成为农民家庭洗手间的“标配”。

  在改厕推进中,云梦县按照“农户主体、政府补助,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原则,确定各村户厕、公厕、联户厕建改数,制定各村“厕所革命”建改方案,真正让村民“方便”更方便。

  “农村旱厕改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农村情况千差万别,改建必须因地制宜。”云梦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最大程度上减少村民负担,一些能就地改造的厕屋在原址改造。“改厕器材,地下施工均由政府出资,平均一个厕屋改造成本1200元,对一般农户室内改造部分按100元/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室内改造部分按200元/户的标准予以补助。”

  在没有下水道等排污设施的农村,如何处理冲走粪便的脏水,是农村建改厕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技术难题。目前,云梦县在农村主要推广三格化粪池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即由三个相互连通的密封粪池组成,粪便经过长时间厌氧发酵,实现无害化处理。

  在3个试点村,记者了解到,在建改前,统计每户人口数和常住人口数,科学设计改造方案。根据农户人口数多少,采用体积大小对应的三格化粪池;有的实施了并户措施,即人口少、距离近的农户,采用2户或3户合并使用一个三格化粪池,这样就大大节约了改造成本。

  “三格式塑料化粪池,通过加入厌氧菌群,让粪水经过厌氧区和好氧区的分解,在第三格化粪池进行净化,最终净化排放的污水达到了国家耕地用水标准。而且,厕所的地下塑料化粪池是封闭型的,没有异味,并且粪水粪渣不会渗透到地下。”一名在青春村施工安装化粪池的技术人员向记者讲道。

  让陈少武欣慰的是新建的厕所,已无形中改变着村民的卫生习惯,原先不雅观、散发恶臭的茅厕、旱厕逐渐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面貌焕然一新的宜居乡村。“厕所革命”实实在在改出了空间,改出了美丽,也改出了群众的幸福感。

  “乡村要美丽,厕所要革命。”如今,在广袤农村,伴随着一个个无害化卫生厕所的诞生,农民群众卫生意识普遍增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进一步。

伍洛镇青春村村民聂爱兰在擦拭自家改造好的卫生间。

施工人员在整理为村民家庭厕所改造所需的三格式化粪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