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项目建设“一号工程” 为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抓招商引资,促重大项目提速讲习之一
讲习人: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翁晔
多举措促“四类”项目“提档加速”
记者:重大项目、产业发展是富民强市的硬支撑,当前,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促重大项目提速?
翁晔:全市上下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全力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大员上阵、专班包保,重点推进、分类实施,重点是抓了“四类”项目的实施。
抓新建项目开工。精心组织开展2018年重大项目“开工月”活动,为全年项目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基础。三月份“开工月”活动期间,全市新开工项目86个,总投资34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1亿元;截至5月底,全市新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26个,完成投资增长73.3%,占全部投资5000万元以上直报项目的28.6%。
抓在建项目提速。严格按照“五化”管理要求,对“三类”省级重大项目、103个市级重点项目、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重点招商项目和统计入库5000万元以上项目,分别落实包保责任、任务目标,建档立卡,按月通报督查进展情况,促进项目加快建设,形成更多有效投资。截至5月底,我市省级“三大类”16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20.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7.6%,超时序进度6个百分点。
抓储备项目转化。运用省“两库”管理平台加强项目调度,截至目前,全市“两库”入库项目1867个,总投资6846.4亿元。其中,储备库项目1190个,总投资4646.15亿元,超过去年全市实际完成投资总量的2倍。对入库项目进行商业模式、投融资模式、运营模式论证,进一步做实项目基础,全市“两库”调度率达99%。
抓招商项目引进。围绕六大主导产业策划包装了76个重点招商项目,今年以来,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4个,总投资额57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48个,占比75%;面向武汉举办专题招商活动16场,签约项目21个,合同引资40亿元。分别与中国保利、中船重工、武船重工、港发集团、省交投、长江传媒等15家央(国)企进行洽谈合作,已与6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金额300亿元。
着力优化服务 加强要素保障
记者:“黄金三年”发展期,如何强化项目审批服务和要素保障,促进省级、市级重大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翁晔:“黄金三年”发展期,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项目审批服务和要素保障,促进省级、市级重大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目前,市发改委权力事项共29项,较过去大幅减少,比2013年减少53项。权力事项由原来的三类,划分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备案等8类,服务类型更加精准。同时,将原有67项处罚事项减至9项,既保证权力事项不遗漏,又清除了过时的、不合法的、不合理的事项。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执行国家、省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最大限度减少权力事项,促进投资便利化。
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以“互联网+放管服”改革为契机,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减少申请材料,压缩承诺时限。全面施行“一网办理、一次办好”服务,推进投资项目网上联合审批,对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运行情况按月进行通报。2016年以来,全市网上受理、审批、核准备案项目3059件,其中,2018年办理1421件,实现了项目审批网上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的目的。
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以资金、用地、用工、用电等要素保障为重点全过程提供精准服务,千方百计促进项目早建成、快投产、早见效。今年以来,全市组织8场“金桥工程”银企对接活动,125家企业与银行共签约74.66亿元;在湖北省金融“早春行”孝感站上,12家银行机构与18家企业签约总金额达72.85亿元;元至5月份,全市共争取上级资金39.79亿元;组织“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148场次,达成就业意向6.1万余人;积极探索推进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先租后让、长期租赁试点,努力降低项目用地成本。
抢抓机遇叠加期 推动高质量发展
记者:建设全省区域性增长极,需要更多的项目作支撑,下一步,全市发改部门将以怎样的思路和举措,争取更多、更好的项目,实现高质量发展?
翁晔:“黄金三年”是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孝感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省区域性增长极的关键时期。市发改委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十抓十促”工作总路径,在优投资、强项目上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项目支撑。
解放思想谋项目。树立“项目为王”工作理念,围绕长江大保护、乡村振兴、三大攻坚战等重大战略,解放思想、提高站位、抢抓机遇,科学谋划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项目;围绕补齐、加粗产业链条,谋划一批投资过十亿、过百亿的重大产业项目,调整充实“十三五”项目库,做大项目支撑底盘,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当前,重点围绕长江大保护“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紧盯6大专项37个子项,以及省政府2018年重大项目谋划5大重点领域20个专项,谋划一批应急与谋远相结合、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争资与融资相结合的重大项目。
严格管理督项目。对各类重大项目,严格按照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工程化、工程责任化、履职考核序位化的“五化”管理要求,列出任务清单、加强过程管控,督促投资业主按合同履约、按计划推进、按节点完成投资。分类施策、协同推进储备、前期和在建项目,确保项目建设提质增效、有序推进,形成有效投资支撑。当前,重点做好省级“三类”重点项目、市级103个重大项目的进度管理,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协调联动促项目。强化各地各单位实战主体责任,做到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将主要精力集中到抓项目、扩投资上来,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重大项目建十抓十促见行动设联席会议,梳理项目建设问题清单,集中研究,限期解决。加强项目建设库与项目投资统计库两大平台联动,抓好项目纳统和项目调度,加大预测、预警、预案力度,增强投资项目预测预警的主动性和精准度;强化定时、定向、定项调度,做到应统尽统,确保各类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当前,重点要抓好全市投资项目库建设和省、市重大项目推进工作。
要素服务保项目。对省级、市级重点项目优先保障用地、用水、用电;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环境准入,各县(市、区)通过减排腾出的环境容量向省、市重点项目倾斜;优先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大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确保力度不减、规模不降,采取补助、贴息、基金注入等方式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当前,重点抓好中、省长江大保护各类政策资金的申报争取,确保获得更多支持。
优化环境引项目。围绕重点产业链条的加粗延长,围绕现有存量资产的盘活盘壮,围绕区位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扩大招商视野,转变招商理念,完善招商政策,优化招商环境,将产业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建立健全重点产业招商项目,重点围绕汉孝融合、军民融合、产城融合、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策划储备一批农产品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壮大我市产业实力。当前,要围绕全年招引180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展协调服务,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