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孝感答卷

07-31 10:30   湖北日报   陈春保 宋效忠 赵峰

  图为:槐荫河是澴河的支流,昔日曾是一条臭水河。孝感先后投入6.5亿元,利用河畔近4000亩的黄金地段,建起了槐荫公园。槐荫公园位于孝感东城新区天仙路与董永路间的槐荫河两侧,全长6.5公里,占地面积246万平方米,绿地率达85%以上,是我省面积最大的城中人工湿地公园。图为汉孝城铁驶过夏季的槐荫公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鸿 通讯员 熊浩 刘贝 摄)

  孝感,中国孝文化之乡,全国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城市。

  一座闪光之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孝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化示范基地……金色名片,流光溢彩,彰显城市竞争力。

  一座希望之城。建成全省区域性增长极,为荆楚高质量发展贡献孝感力量。承载新使命,孝感踏上新征程。

  一座活力之城。汉孝一体,协同发展;军民一体,融合发展;市域一体,统筹发展。开放,融合,竞进,孝感阔步前行。

  汉孝一家亲。

  地缘相近,两地经济联系密切。孝感38%的工业品直接进入武汉,武汉20%的农产品来自孝感;400多家孝企与汉企建立协作关系,崛起六大产业配套基地。

  日益便捷的交通,让两座城市越来越近。

  汉孝城铁,呼啸而来,孝感融入“武汉半小时经济圈”。

  孝汉大道,全线贯通,汉孝携手迈进同城时代。

  融入武汉,借势发展,成为孝感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战略。

  向东!向东!与武汉相向发展,孝感推进规划和基础设施、产业和市场、科技人才、公共服务、生态环保“五个同标准对接武汉”。

  投资500亿元,启动18个重点交通项目,“规划同图,建设同步”,打通与武汉20多个交通接口,“条条大路直通武汉”;打造50平方公里汉孝产业园、30平方公里飞地经济园,全面承接武汉产业转移;成立汉孝一体化双峰山旅游示范区……

  紧盯武汉,点对点招商,孝感全面对接在汉国企央企、境外驻汉机构、在汉高校校友会、武汉重点行业协会、外地驻汉商会、在汉金融机构、在汉科研院所、武汉重点产业园区等“八大领域资源”。

  经济互动日益频繁。1至6月,孝感在汉组织各类招商活动150余批次,举办49场面向武汉专题招商推介活动,签约项目37个,引资近千亿元。

  7月15日,武汉、孝感达成协议,汉阳区34家建材、食品、电动车及医疗器械类企业整体搬迁至汉川。

  孝感,军工大市,国家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

  这里军工资源富集,有军工单位37家,其中规上军工企业17家;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科研院所33个、国防重点实验室13个。

  全球最大吨位两轴重型矿用自卸车、世界首辆220吨多轴重型电动矿用自卸车、全球首款新能源防爆电动无轨胶轮物料运输车……军工品质,让“孝感制造”卓尔不凡!

  激活军工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孝感出台“军民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建设五大军民融合产业园,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引领“孝感制造”向“孝感智造”转变。

  建机制。设立首期2亿元军民融合产业基金,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组织23家民营企业与军工企业在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机械加工等领域对接合作;建设军民融合企业数据库、军民融合技术数据库、军民融合产品数据库,完善军地互动交流和资源共享机制。

  筑平台。孝感重点建设三江产业园、航天重工装备产业园、华中光电产业园、汉光科技光电产业园、大悟武船重工产业园等五个军民融合产业园。依托产业园,对接十大军工集团,盘活存量军工资产,打造千亿级特色产业。

  壮实体。孝感先后与中国保利、中船集团、武船集团等15家央企国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

  4月,孝感牵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6月,孝感与三江集团、青岛澳柯玛达成新能源物流车三方合作协议。孝感人苦苦追求了数十年的汽车梦开始照进现实!

  七月的田野,一片葱茏。

  孝南金卉庄园马鞭草、薰衣草正艳;安陆伍欣甸园三水梨飘香;大悟金岭露营地开营……赏花客、采摘客、避暑客络绎而来,搅热了沉寂乡村。

  全域推进农旅养融合,孝感正阔步迈向华中生态康养型旅游目的地。

  全域谋划,打造“一廊三轴一核三片区”。建设汉江水乡旅游黄金走廊,构筑孝汉豫生态文化产业联动发展轴、孝感文化旅游产业联动发展轴、孝汉宜休闲度假产业联动发展轴,打造“现代农业创意核”,建设“红山绿谷乡村休闲片区”“古意山水文化体验片区”“水乡田园生态养生片区”。

  培育龙头,出台旅游业奖励“钻石8条”。企业新创建国家5A级、4A级、3A级旅游景区,可分别获得300万元、100万元、20万元奖励;新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可分别获得300万元、100万元奖励;新创建湖北旅游强县、旅游名镇、旅游名村,可分别获得100万元、30万元、10万元奖励。

  补齐短板,全面升级旅游基础设施。推进硚孝高速等6条、406公里高速公路建设,与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大别山片区互联互通;新建11条、157公里旅游公路,改造提升11条、524公里农旅融合示范线路,形成大旅游格局。

  花香客自来。今年以来,25个重点农旅养融合项目相继落户孝感。其中,保利集团凤凰旅游区、宜华集团生态康养城、中辉汉江古城文旅综合体、东方卢浮宫国际文化产业园等4个项目投资超百亿。

  重大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项目为王,精准务实招商,孝感持续燃旺投资之火。务实招商,一二三产业一起招,大中小项目一起招,国有民营个体一起招,夯实发展底盘;

  开放招商,盯紧武汉市场,瞄准行业龙头,以市场换产业,以资源换资本,以存量换增量;

  精准招商,围绕六大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全链条、全要素招商;

  全市“一盘棋”,大员上一线。1至6月,孝感市“四大家”负责人接待客商上百批次,直接洽谈项目120多个;7个县市区、市直“三区”党政领导干部参加招商活动近千批次,人均10次以上。

  拼出商机,“抢”来项目。上半年,孝感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7个,收获6个超百亿元项目。引进项目的数量、金额和块头均创历史新高。至6月底,孝感新入库大项目361个,计划总投资1008亿元;新开工项目323个,总投资898亿元,增长86.1%。

  湖北优尼科光电公司5亿片液晶面板项目动工;华中高理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化项目上马,打造全球最大的温度传感器生产基地;好莱客(湖北)定制家居智能工业4.0项目进展顺利……

  一批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投资体量大的项目,挺起了孝感实体经济的脊梁。

  数据显示,上半年,孝感工业项目投资增长30.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发展环境。

  孝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充分涌流。

  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明确备案类重大项目建设从注册到发放施工许可证总时限不超过40个工作日;核准类建设项目,进行联合立项会审,总时限不超过45个工作日。

  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在“五证合一”基础上,孝感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全面实行告知承诺制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7个工作日内。

  建立项目秘书制度。重大项目由项目秘书负责为企业提供从立项到竣工全过程的咨询、代办、沟通、反馈服务;建立审批服务“直通车”制度,成立重大项目审批服务专班,实行集中会商、集中预审、集中会审、并联审批。

  全面推行“先建后验”。重大项目各环节审批在主件具备、其他资料暂缺的情况下实行容缺受理。企业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使用权后视同具有土地手续,可进入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批阶段;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意见书、中标通知书或直接发包文件5个要件后,可发放施工许可证;其他要件由业主承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补齐。

  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1至6月,孝感新登记市场主体16875户,日均新增“老板”94名。孝感企业总数突破5万户,达到50671户,平均每102名孝感人拥有一家企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