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尾气排放也不容小觑。伴随着城区规模不断扩大、机动车辆迅猛增加,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已成为影响我市大气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市在机动车环保管理、淘汰老旧车辆、城市拥堵治理、绿色交通体系、机动车尾气监测监督管理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7月31日,孝感环保世纪行新闻采访团聚焦城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进行采访报道。
当日上午8点半,采访团一行来到孝感市华捷机动车尾气检测有限公司。
“通过这台电脑就能对接受检测的车辆情况一目了然。”在轻型汽油车检测线旁边的环保工位机房里,工作人员指着电脑上跳动的数字说道,“车况好的车辆,1分钟左右就能检测完毕。”
此时,电脑上显示的正在接受检测的一辆黑色轿车的有关尾气各项数据均符合相关规定。
车辆检测完毕后,检测数据实时上传市环保局监管平台审核,杜绝了检测机构内部修改数据的情况发生。
据悉,我市于2015年5月完成机动车尾气检测监管平台建设,并于当年11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对检验机构实现了在线监控、检验数据实时上传,及时分析处理,实现国家、省、市三级联网。
目前,我市共有14家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具备自由加速、加载减速、双怠速、稳态工况法四种检测方面的检测能力,环保检测线已建成30条。
今年上半年,我市总检车数72947辆,合格数61941辆,总合格率为84.91%。
“自从2016年拓宽路口后,南北向增加了4个车道,文化东路口增加了3个车道,文化路口增加了1个车道,基本上解决了拥堵现象,在这里上班再也闻不到浓浓的尾气味了。”在城区文化路与长征路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有序前行。正在马路上指挥交通的交警表示,现在上岗明显感觉机动车尾气比之前减少很多。
为打好防治大气污染战,市公安局于去年完成2889辆黄标车、195辆老旧车报废淘汰任务。并大格局推进综合治理,推进城管、交通、交警城市管理职能深度融合,开辟交通管理主体多元化渠道,大力开展治堵保畅,完善道路设施,拓宽路口道路,增加路口车道,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减少尾气排放。
大数据引领现代警务,加快公安交通管理集成指挥平台建设,建成交通信号控制、车辆智能监测记录、交通诱导、警用车辆定位及可视化、警用地理信息、网上视频督查六大子系统。
公交出行,绿色先行。城区马路上行驶的一辆辆新能源公交车是市交通局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交通体系的见证。
市交通局结合行业特点,宣传绿色环保政策,鼓励运输企业通过营运车辆新增、报废更新等时机,主动购置电动汽车、天然气清洁能源车型、油气双燃料车型。
目前,孝感城区445辆运营公交车中有新能源车148辆。市交通运营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客运企业加大引入新能源汽车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在道路运输行业所占比重,有力促进节能环保工作在我市道路运输行业落地生根。
漫步在孝感城区街头,市民们发现天越来越蓝,呼吸的空气越来越清新。
据悉,今年上半年,孝感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0%,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1%,PM10、PM2.5平均浓度均已达到省定目标,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3.2%和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