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担当与阿谁
——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孝感实践纪实之一
“抓住‘黄金三年’发展期,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加快孝感高质量发展。”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奏响扬帆起航的号角,激起无数人内心的回响。
当前,孝感既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的黄金期,又处于爬坡过坎的改革攻坚期。
“黄金三年”“时间表”的明确、“路线图”的划定、“任务书”的下达,对全市每一位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赋予了更加艰巨的历史使命。
我不担当与阿谁?在爬坡过坎中奋进搏击,方能不辜负这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全市党员干部正以不畏浮云遮望眼、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责任情怀,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孝感实践。
在强烈的使命感中“勇担当”——
使命引领未来,使命呼唤担当。
市县之间、县县之间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缓慢,第三产业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5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新开工20亿元以上项目仅1个,企业办事难、程序繁琐、效率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回望2017年,一系列的问题与机遇交错而生。
不进则退的关键期,如何才能“奇兵突围”?
“只要是为了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这才是合格的干部、担当的干部、党和国家事业需要的干部。”不管大会小会,市委书记潘启胜对好干部的标准始终如一。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行不通了,“只喊口号不见行动”的套路也不好使了。
领导干部带头,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破局。
今天的大项目,就是明天的“大发展”。市委市政府聚焦“两资一促”主线,由“四大家”领导领衔38个重点专项,分工负责6个招商团队,明确全市年度引资1500亿元硬任务。
领衔,不只是简单挂名。今年以来,市“四大家”领导率队,围绕汉孝一体化产业对接,利用周末时间,走访大企业、寻求大合作、带头大招商,努力推动我市与武船重工、中船重工“719”所、省交投、武汉港发集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达成合作意向。
全市上下,涌动着齐心抓招商、谋发展的激情与渴望。“项目为王”的理念,正不断地下沉、根植。
发展环境优不优?为了切实帮助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市县两级“四大家”领导亲自挂帅,联系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送了一程又一程。
抢抓“黄金三年”发展关键期,推动孝感高质量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党员干部扛起责任与担当。
而每一份责任担当,总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4月28日凌晨3时,副市长、公安局长许志华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49岁。
“这个事情我负责!出了问题我负责!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负责!”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凡是许志华工作过的地方,人民群众对他的离去无不伤心动容,纷纷表达敬仰与怀念之情。
2016年12月2日,上任第一天,在公安局干部大会上,许志华郑重表态:“向我看齐!”
一年多的从任时间,虽短,变化却振奋人心——
难事当头,他带头啃“硬骨头”,公安推进信息化项目23个,启动60多项改革,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项目顺利推进。
危险在前,他第一个“冲锋”,在冰雪灾害一线疏堵保畅,在应急处突现场靠前指挥,在上访群众中间解决问题……
以奋斗者、实干家的姿态,许志华坚定地擎起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在时代的大舞台上写下精彩的人生。
时钟拨回至3月15日,市人社局驻孝昌县周巷镇公平村工作队员余超平背上简单的行囊,告别简陋的新家,登上了开往公平村的汽车。
公平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共有258户贫困户,工作队要在4月底前完成入户调查工作。余超平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骑上自行车开始一天的奔波。
跋涉于山岭之间,穿行在风雨之中,短短一个月,余超平的脚步,印在了公平村的每一块土地上。
5月9日,在孝感市人社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召开的扶贫会上,余超平突感胸闷不适,被紧急送往医院。院方检查发现,他因患主动脉夹层等病症,发生大面积心梗。经全力抢救,余超平于6月16日去世,年仅42岁。
鏖战尤酣,斯人已远。但他们的担当作为,成为处于新时代新起点上的孝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
在鲜明的人民立场中“敢有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抓发展,抓的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党建,切入口是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脱贫,强调的是脱贫成效必须获得群众认可……
行程万里,人民至上;民心所望,执政所向。
20年前,孝昌县王店镇高岗村无特色产业,无村集体经济,是个典型的空壳村、贫困村。在兴产业的过程中,村党支部书记胡五清发现:村民普遍存在市场意识不强,不敢尝试,害怕“折本”的问题。
怎么办?胡五清的办法很简单。
第一个养猪、第一个养鸡、第一个养鱼……胡五清在村里创造了多个“第一”,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随后村干部和党员跟进,在掌握技术后,再发展农户加入。
“当干部就是要能吃亏,带着群众干。”胡五清说,“这样大家才会信你、服你。”
如今,高岗村不仅率先脱贫出列,还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生态村、全市首届最美乡村等称号。
“轰隆隆!”挖机的巨大轰鸣声中,站在孝南区书院街城西社区叶家院拆迁现场,76岁的董练武看着伴随一生的祖宅不复存在,泪水涟涟。
老澴河是孝感“母亲河”,承载着老孝感人的深远记忆。长期以来,因两岸生产生活污水无序排放,部分河段基本丧失了水体自净功能。看着昔日清澈的澴河水变成了“黑泥汤”,心痛的不只董练武一个。
2017年底,孝感启动老澴河综合治理工程。不是没有压力,但为了确保一河清水出澴川,面对四面八方而来的种种压力,市委市政府铁了心要做下去。
“只要能把老澴河治理好,我们必须支持。”董练武的祖宅位于治理工程拆迁区域内,作为一名老党员,尽管怀着对故居的不舍,他依旧带头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紧随其后的,是无数个董练武。城西社区仅花了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30余亩的征地计划,比计划提前了1个半月。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面对新征程,容不得彷徨、犹豫和懈怠,需要以奋发有为的姿态披荆斩棘,不断开辟新的局面。
在求真务实的作风中“重实干”——
“黄金三年”,只有时不我待,才能“让时间成为积极的存在”;唯有只争朝夕,才能让“诗和远方”更加可期。
翻看孝感上半年成绩单,多项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量保持4—6位。更为难得的是,在经济稳步向前的同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69.8%,同比上升1.1%;PM10、PM2.5平均浓度达到省定目标,同比下降13.2%和10.9%。精准扶贫、政务服务“一张网”、“厕所革命”等许多单项工作在全省有位次。
实践证明,新业绩是紧锣密鼓干出来的,不是慢慢悠悠等出来的。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在全社会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
全市党员干部直面矛盾不绕道、直面困难不回避,勇当矛盾的终结者、困难的担当者,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定点攻坚,积沙成塔、久久为功,以实的成绩、实的作风体现实干、展现作为。
“项目资金整合存在部门壁垒,整合力度不大,贫困户仅落实了7500元危房补贴资金;部分贫困人口识别不准;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去年,市委市政府自揭“家丑”,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向脱贫攻坚发起冲锋。
“参照援疆援藏的模式,一户一户包死,什么时候脱贫,什么时候回来,一天不脱贫,一天不准离开。”
调回不熟悉农村工作、不安心扶贫工作的48名工作队长、253名工作队员,将600多名后备干部和培养对象选派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今年孝感精准扶贫工作上升到四个等级中的第二等级,位列综合评价较好的9个市州首位。
今年以来,我市502个重点项目被纳入“五化”管理,通过信息化平台全过程监管,以制度的刚性约束根治“庸懒散”。项目逾期30天,黄牌警告;逾期60天,红牌警告,红牌“吃”多了,相关负责人还要被约谈。
“对“五化”管理平台上长期红色报警的事项要责任倒查;对长期黄色预警的事项要现场督办、及时提醒,真正把好的办法用好。”市长吴海涛说,实现目标的过程非常具体,如果不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目标就会落空,任务就难落实。要通过“五化”管理平台管控狠抓任务落实。
求真务实的精神,像一条红线贯穿孝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之中。
波涛蓄势,起于涓滴。
新的发展诗篇,正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