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开启智慧养老模式

08-22 16:55  

老人足不出户,只需拨打电话,就能享受到医疗、家政、餐饮等服务;在福利院重点区域安装视频监控,保障老人安全,为老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这种智慧便捷的养老服务不仅是众多老年人的期盼,也是汉川养老服务事业致力实现的目标。

2018年7月18日,汉川市民政局对全市农村福利院、民办养老院、社会福利院、光荣院共31个福利机构统一安装视频监控,同时将其接入民政系统OA办公平台,这标志着汉川市全面开启智慧养老模式。

汉川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9万人,占总人口的17.29%,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共31家,其中国办养老机构3家、公办农村福利院21家、民办养老机构7家,另外还建成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10家。全市共有各类养老床位数4549张,服务对象1534人。

建立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汉川市委市政府将居家养老工作列入政府重要民生工程。2013年,经多次调研和协商,累计投入200余万元将原仙女山办事处中心福利院改建成孝感市首家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2014年起城区17个社区全部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另建有10家使用面积200㎡以上的大型区域性老年人日间照料活动中心,完善了市、街道、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实现了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全市三级居家养老服务阵地高标准配置了“五室一厨”,科学合理配置专业工作人员,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等设施设备齐全,老年大学、戏曲中心等服务场所健全,功能完善。目前,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均接待老人1000余人次。

搭建现代化养老信息平台

2016年8月份,该市与湖北孝天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将信息技术与居家养老服务机制相结合,对传统养老服务进行改造。平台线上线下同时全天候为城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等各类定制服务,积极提供个性高效的智能养老服务,为居家老人提供一体化服务。建立健全居家老年人信息库,通过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积极开展辖区居家老年人信息采集录入,全面掌握老人的居所、健康状况、服务需求、紧急联系人等相关信息。平台自运营以来,已有近万老人在平台登记建档,累计接收老人呼叫21000余人次,累计服务老人1544人次,紧急救助了23名老人,目前日均服务老人50余人次。

推动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养老机构不仅能养老还能看病,这是不少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最大需求。2016年以来,该市积极探索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医养结合服务,依托“三化”确保院民“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首先在马口镇、分水镇、刘家隔镇农村福利院进行“医养结合”试点,然后全面推进。然后,联合市优抚医院、博大医院、欣瑞医院为福利机构提供医护人员、医疗器材、药品及耗材,对所有入住老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针对健康、高危、疾病3类人群分类建档、分级管理、分类治疗,实行个性化的养老医疗。建立农村福利院卫生室,定期为老人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做到了入住老人的小病小痛可以在福利院卫生室就医,慢性病患者在院内由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和理疗,突发重病的院民由医护人员第一时间送入医院进行救治。据统计,该市医养结合的实施挽救了50多个五保老人的生命。

医养结合型民办养老机构快速发展,2016年7月份,该市成立了首家医养结合的民办养老机构,即汉川市治贺养护中心,设有床位108张。2018年,福星科技开办的福星医养中心建成使用,设有医养床位200张。拟投资1亿元的太康医养院正在规划选址中,计划设医养床位500张,该市养老服务正式驶入医养结合高速轨道。

培训相对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

为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汉川市民政局多次开展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培训活动。邀请专业人员讲授老年人护理知识与技能、老年人急救知识及操作、老年人心理学、护理心理学、食品营养与健康、常见老年病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联合汉川市春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分别在马口和刘家隔开设两个培训班,对全市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参训人员随马口福利院、刘家隔福利院服务人员一起为老人提供全天候24小时服务,理论结合实际对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讲解。从而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实际操作水平,促进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专业化,职业化。

打造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主体

探索社会化运营模式,委托湖北孝天养老服务公司对该市城区所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专业化运营管理,为居家老人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民政、街道、社区三方做好监督考评工作,并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适时开展评估。目前,孝天养老服务公司依托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网络了家政服务类、生活护理类、送餐服务类、医疗保健类等服务加盟商17家,有力促进了居家养老服务主体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近年来汉川市民政局先后协助成立了汉川市幸福港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专业社工机构3家、义工联合会等公益慈善类社团4家、老年人门球协会等老年性社团7家、老年人戏曲协会等社区社会组织32家。全市共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9支,养老服务志愿者近5000人。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以来,城区1万多名老年人享受到了不同形式的公益性养老服务,800多位老年人享受到了志愿者的上门服务。

推动三社联动,以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为主体,开展“孝亲助老”关爱空巢高龄老年人等社会工作服务项目2个,直接服务人群300余人,以专业的社会工作发放和优质的服务建立与老人之间的情感纽带。社区社会组织广泛开展老年人文艺汇演、才艺比拼、孝德讲堂等活动。不仅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全市孝文化的提升。

拓展多种特色化养老服务

依托信息平台积极开展平安电话、上门探视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工作人员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对社区内的空巢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等群体进行平安电话问候及上门探视服务,及时对老人提供心理疏导、困难帮扶等服务。截至目前已电话问候老人近2万人次,上门探视对象512人次。

代金券式政府购买服务规范运行。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根据居家老人的身份特征及身体状况等,划分9类特定老年群体实施政府购买服务。购买服务最低标准为40元每人每月,最高标准为200元每人每月。社区其他老年群体均可以有偿、低偿等形式自愿申请购买服务。截至目前,共有政府购买服务对象407人,自愿购买服务对象79人。购买服务采取代金券的形式,有效期为一年,过期作废。服务对象不能用代金券兑换现金或变相兑换现金和物品,违者经查实取消购买服务资格。

依托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创办老年大学,奠定了社区居家老人兴趣培养、技能培训体系基础。特设了老年电脑班、手机班等,在满足老人兴趣爱好的同时,为老人与时代接轨提供了帮助,老人在学习自身感兴趣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老人,减少孤独感。

汉川市养老信息化平台将建立起全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大数据库和服务供应网络。平台投用后,通过对接、共享市经信局的信息,建立养老基础数据库,为全市逾29万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基础信息,为8800多名政府特定养老服务对象建立健康信息档案。

同时,平台依托社区助老员的入户巡访,不断完善、更新老人的基本信息以及养老服务需求信息;连接智能健康终端、手机App等,实现对全市老年人信息的动态实时管理与更新。

平台在对老人基本信息、健康信息、服务信息等大数据的全面分析和评估后,能为老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面对庞大的养老需求,汉川市着力探索“互联网+养老”模式,不断加快养老服务市场化、信息化和产业化进程,努力打造“没有围墙的智慧养老体系”,努力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在不久的将来,智慧民政系统将为汉川老人们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