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接力!在应城市,有这样一个祖孙三代援非的故事

09-13 16:37   孝感晚报   侯伶俐

在应城,有这样一个祖孙三代接力援非的故事:39年前,爷爷作为一名麻醉医生,到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一家医院援医2年;30年前,叔叔作为一名厨师,第一次奔赴阿尔及利亚服务湖北援非医疗队,直至2015年退休之际,先后5次共10年走遍阿尔及利亚;3年前,这个家庭的第三代人——应城市中医医院麻醉医生沈阿利也踏上了阿尔及利亚地亚雷特省,在这里度过2年的时光。今年,沈阿利又报名参加第26批援非医疗队,并将于明年再次踏上非洲那片热土。

这个平凡普通的家庭为何与阿尔及利亚结下不解之缘?8月2日,本报记者走进应城市中医医院,探寻背后的故事。

援非爷爷为他取名“阿利”

1980年中秋节,一个万家团圆的时刻,沈阿利出生在应城市一户农家里。此时,他的爷爷沈冬升,作为孝感市中心医院的一名麻醉医生,于1978年底远赴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一家医院援医,两年期未满。长孙出世,万里之遥的爷爷欣喜不已,特取名“阿利”。

小时候,沈阿利就知道自己名字的来历,一张黑白照片更是让他心驰神往:沈冬升坐在阿尔及利亚盖尔马一家农场的草地上,神采飞扬。

上初中后,为方便上学,沈阿利住进了应城市区爷爷奶奶家。此时,爷爷已退休,反聘到应城蒲阳医院当专家。祖孙相伴的六年里,爷爷时常讲起他在阿尔及利亚的见闻。

爷爷的一句话,深深植入他的内心:“非洲医疗环境差,缺医生,所以中国医生去帮助他们。”青春少年的他隐约懂得,自己的名字不仅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期盼。

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沈阿利有些迷茫。这时,爷爷与他促膝长谈,希望他学医,去救死扶伤。阿利听从了爷爷的建议。毕业后,他成为应城市中医医院一名麻醉医生,并逐渐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担任麻醉科的业务科长。

2014年,得知湖北正在选派组建援非医疗队,沈阿利动心了。“援非是我内心的梦想,我想重走爷爷走过的路。”此时,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妻子极力支持:“好男儿应当有自己独特的经历,趁年轻出去看看。”

此时,87岁高龄的沈冬升因骨癌晚期已卧床不起,身体十分虚弱,说话都很吃力。当他得知沈阿利决定去阿尔及利亚援医后非常高兴,再三叮嘱他:“去后一定要好好工作,听从组织安排。”

当年12月,爷爷与世长辞。两个月后,沈阿利告别妻女,和来自全省各地的80多名援非医生一起,奔赴阿尔及利亚。

3000台手术麻醉无一医疗事故

沈阿利援医的单位是地亚雷特省妇产医院。地亚雷特省距首都阿尔及尔300多公里,沈阿利和另外5名中国医生的两年援非时光定格在这里。

“感觉缺医非常严重。”沈阿利回忆说,严重的程度令他有些意外。医院请了一个妇产科医生,还有两个简单培训后上岗的助理。每两年中国援医队交接的一个月“空窗期”,他们只能接诊少量病人,多数病人不得不转到其他医院。

和国内麻醉医生不一样,在阿尔及利亚,麻醉医生被称为“复苏医生”,既承担手术麻醉,还要参与管理危重和急诊病人。医院平均每天要做20台剖宫产手术,只有两名麻醉医生轮班,从早上八点忙到下午六点是常态,中午就吃点面包补充体力。休息时,如果有危重病人和急诊病人,也会随叫随到。

上班不久,发生险情。一位经产妇胎盘早剥,命悬一线!建立静脉通道,穿中心静脉,输血输液,全身麻醉……沈阿利动作敏捷,一气呵成,仅用了两分种就完成术前准备。不到三分钟,医生就完成了剖宫产手术,胎儿顺利产出。半个小时后,产妇也脱离了生命危险,母婴平安。

还有一次,一位疤痕子宫经产妇剖宫产不到一年再度怀孕,胎儿36周时,产妇突发子宫破裂,胎儿移动到腹腔之中,若不及时抢救,极有可能引起胎儿窒息和孕妇子宫大出血!这一次,沈阿利再次不到两分钟完成术前准备,经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合力抢救,最终母婴平安。

实际上,在这家医院,像这样的危重产妇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由于当地妇女孕期保健意识十分薄弱,喜好甜食,加之多胎生产,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合并子痫、子宫破裂、产后大出血等险情时常发生,最多时一天处理3例。

“两年做了3000多台手术的麻醉,没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总结援非经历,沈阿利十分欣慰。

再次援阿为中非友谊作贡献

爷爷已逝,但沈阿利的援非之行并不孤单。当他第一次前往阿尔及利亚时,与他同一批出发的,除了同样乐于奉献的同行们,还有他的叔叔沈红星——孝感市中心医院膳食科科长。

自1987年首次去阿尔及利亚服务湖北援非医疗队,这是沈红星第5次“出征”去当厨师了。过去断断续续援阿的8年里,他的脚步几乎抵达了阿尔及利亚所有的省市,包括沙漠深处。这次归国前夕,他因右腿突患末稍神经炎导致疼痛无法行走,不得不在即将服务期满时提前回国。回国后,恰逢退休年龄到。

“我在阿尔及利亚交了很多朋友,那里的人很纯朴很热情,我很喜欢那里,可惜退休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去了。”8月3日,沈红星对记者说。

如同30多年前爷爷给他讲述援非故事,闲暇时,沈阿利也会给女儿看手机照片、视频,讲述阿尔及利亚的风土人情。“人回来一年多了,但我还时常惦记着那里。”沈阿利说,两年援非,他感受最深的是当地人的热情和对医生的信任、尊重,“走到哪里,都是麦丝果果(非常感谢)。”

一次,沈阿利和同事们成功抢救一名危重病人后,家属专门将亲手做的古斯古斯(当地特色食品)和一些牛肉、羊肉送到医院表达谢意。

今年上半年,得知湖北又在选派组建第26批援非医疗队,沈阿利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妻子邓艳。未料,即将临盆的妻子十分支持他再次援阿。“没有老人帮忙,你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怎么行?”沈阿利犹豫不决。“趁孩子还小,你还年轻,还能出远门历炼下,等孩子们大了,就真的走不了了,我辛苦点不算什么。”妻子的支持,给了沈阿利一颗“定心丸”。

“阿尔及利亚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将尽自己所能不枉此行!”沈阿利告诉记者,虽然应城市中医医院的麻醉医生也非常紧缺,但对于他的这个决定,医院领导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再三鼓励他为巩固中非友谊做出一份“应城贡献”。

沈阿利和阿尔及利亚的儿童一起。

沈阿利和爷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