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里看似讨巧实则毁人设的8种行为

10-14 14:30  

每个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小伙伴,大概都耳闻目睹过一些“机关厚黑学”,机关的水如何深,我们又该如何动用技巧,保护自己、谋求利益,为自己的立足和发展铺平道路。

于是,像下列的这种种看起来很讨巧的招数就在少数筒子中有了市场。殊不知,这些“技巧”中所暗含的负面心态和低级趣味,最终都会成为毁掉一个人人设的“坑”。

03

柿子挑软的捏

如果你是一个部门负责人或者中层领导,在分配任务的时候,是否会习惯性地把重活、累活、难活、吃力不讨好的活,统统压在那些能力突出而为人老实的部属身上,甚至经常把不属于他们职责范围的工作加塞给他们,只因他们不会说“不”?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话,那就要引起警惕了。

这种“捏软柿子”、鞭打快牛的做法,可能会带来一时的好处,使你这摊活能以最高效率、最好质量完成,但时间久了,再好说话的人也会心态失衡、动力消减的。

你以为这样做省事讨巧,比费心培养能力弱的部属、合理公平使用人力资源要容易得多,殊不知你的人品早已被众人质疑,等到有一天,总是超负荷运转的老黄牛“奋起反抗”,而习惯了清闲舒服的看客也未必感激你,反而是变得更加有恃无恐,大家看透了你是个欺软怕硬的角色,到时你的领导工作可就举步维艰了。

04

与同事交接工作“留一手”

遇到岗位调整,有的筒子心里不爽,觉得自己在原来的岗位上业绩出色,别人无出其右,而新岗位是自己不喜欢、不愿去的,为了证明自己的无可替代性,以便将来能调回来,或者妒忌心作祟,见不得接任的同事胜过自己,就动起“小九九”,在交接工作时留一手,只交接表面的、基本的、事务性的,一些重要的背景资料、经验方法秘而不宣,致使接任的同事不得要领,进入角色缓慢。

与此类似的,还有一些老前辈出于“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心态,不愿意后生超越自己,带教新人流于表面,不让新人参与核心业务,使新人不能在实践中快速成长。这是一种思想境界低、很欠人品的行为,会带来他人、自己和组织“三输”的结果。

也许你的做法确实保住了你在某个岗位上无可替代的地位,但由此带来的工作衔接不畅、后备人才缺乏的问题,你要负很大的责任。领导和同事一旦看穿你的用意,对你的评价会从原先的推崇、肯定一下子跌到鄙视的“冰点”。

05

争抢“能被领导看见”的活

希望自己的工作能经常被领导看见和肯定,留下好印象,助力自己的职业发展,这是每位公务员小伙伴的正常心态。但是,若是做得过于刻意和功利,一遇到集体合作或跨部门协作的工作,就想着先把那些看上去挺热闹却不用费太大气力、容易被领导“第一眼看见”的活给揽入手中,那就遭人厌了。

比如,上级机关来检查指导工作,你争着去做迎来送往、后勤服务之类可以频繁出现在领导视线里、可以轻易获取表扬的活,却在同事忙着加班整理台账的时候找借口开溜,同事焉能不看透你的用心?功利主义是机关工作的大忌,“爱出风头”、“名利心重”这些标签一旦被贴上,在机关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实际上,大部分领导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干活漂亮、谁付出多,心里自有一杆秤,真正赢在最后的,一定是那些服从大局、踏实肯干、不计名利的实干家。

比如我单位里有位年轻的“笔杆子”,他的为人处世看上去有些“愚拙”,一天到晚只是温厚地笑着,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坚守在这个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艰苦岗位上,把出风头的事都让给同事,但是每年的年终考核,各部门的推优名单里总有他,连一把手都半开玩笑地说,这样才华出众又没有名利心的干部太难得了,我都不忍心把他从名单里拉下来,看来以后要弄个常设名额给他了。最近他所在部门副职空缺,他毫无争议地被提任了。

06

用“私密分享”来拉拢关系

一些筒子喜欢把议论人情世故当成拉近同事关系的主要途径,这看似亲热、讨巧,实则是非常有损人格形象的事。

“哎,跟你说个事——我可只跟你一个人说啊,小王最近和谈了五年的男朋友吹了,正伤心呢,当初劝过她,这男的不靠谱,就是不听,这五年青春浪费得呀!”

“哎,告诉你啊,这次副科民主推荐,我选了小顾,我们部门一半以上的人都选了他,你选的谁啊?”

“小陈,好心提醒你啊,换了别人我还不说呢——别跟小苏走得太近,尽量别跟她一起搭手干活,她太精明了,拈轻怕重,又很会推脱责任!”

这些话,机关人应该都或多或少听过吧?说这些话的人,以为凭着有关他人隐私和单位敏感话题的“私密分享”能够建立一段很铁的同事关系,殊不知,一旦说出去的“秘密”,就再也不是秘密了,你永远无法保证听者能不能保守秘密,到时候万一传出去,还找补一句“这是我听谁谁谁说的”,你的人设瞬间崩塌是毫无悬念的事。

况且,背后论人短长本身就是格调不高的表现,真正有事业心、“三观”端正的同事是不会有兴趣听这些八卦的。机关里老资格的前辈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不要在传授年轻人业务工作的同时顺便提点一下单位的“人情世故”,即便你所言属实,也该让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观察去体会、去判断该怎样做,而从你嘴里说出来,只会分分钟拉低你在年轻人心目中的形象。

07

“选择性”落实领导指示

故意对领导的指示“领会不透彻”、落实不到位,实则是挑拣对自己有利的落实,违背自己心意或者可能给自己带来艰苦劳动的就不落实或敷衍落实。

比如,最近各行业主管部门在开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领导指示“要在深入基层调研、摸清底数、充分掌握情况和问题的基础上搞好这个评估,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你觉得调研太耗时间精力,就把指示中的这个要求“选择性”忽略了,不跑田间地头、厂矿企业,不向基层问需问计,就坐在办公室吹着空调,就着一堆书面材料,凭感觉拼凑编造。

结果评估报告虽然腔调满满华丽丽,但一手资料不掌握、内容不接地气、数据不准确的硬伤无法避免,稍有水平的领导一眼就看穿了你没做调研工作。最终,你想省的劲会在返工中加倍偿还,而且还给领导留下工作作风浮夸的印象。

08

对合作方随意放松工作标准

现在政府机关的工作中引入社会合作或外包服务已是很普遍的情况,但作为工作的主体责任方,机关工作人员理应严格把关,确保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可是有人出于快快完成任务、怕麻烦的心态,对合作方随意放松工作标准,发现了问题不盯紧整改,或者根本懒于检查,觉得反正领导不会亲自过问,我觉得做成什么样子我做主,到时候合同账款一结,这事不管好赖都结束了,我何必费劲吧啦和人家较劲。

于是,双方相处融洽、嘻嘻哈哈却缺少做好工作应有的严肃性和责任感,轻的留下瑕疵,重的搞不好酿成不可补救的损失。这种行为辜负了领导和组织的信任,也让合作方看低了机关的工作水平,巨毁人设,说严重点是拿公共资源开玩笑。

其实,机关里的为人处世法则,说复杂也复杂,说不复杂也不复杂,关键在于我们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待。

那些处处心机、事事讨巧的“厚黑学”,看起来充满“智慧”,也许短期内能获得一些收益,走成一些捷径,得到一时的掌声,但是,我们坚定地相信,在一个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单位,在一个正在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力量的政治生态中,主流价值观是占据压倒性优势的,这些雕虫小技要不了多久就会本质大暴露。

到时,领导的冷处理、同事的疏远、组织的不信任,会把一个人压得无法直立,不要说提职加薪、委以重任,就是混个太平日子恐怕也够呛。

投机取巧的“厚黑学”与掌握必要的为人处世艺术、提升自己与他人和环境的相容性,是本质不同的两件事。

最简单的路径,通向最丰富的可能。抽丝剥茧、去伪存真,我们会发现,机关里只有一种活法是最省心也是最能走得远的,那就是——心无旁骛地做事,真诚磊落地做人,做一个有原则、有担当、有本事、有格局的人。

离初心越近,也就离终极目标越近。

来源 | 公文写作之家

(责任编辑 黄静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