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前的那场胜利, 依然振奋人心!

10-24 16:06  

82年前

长征胜利了!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新华社记者 冯琦 编制

这是用油画表现的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走过长征的万水千山。

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同志与彝族古基家首领小叶丹,结拜为兄弟同盟。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里无名烈士纪念园一角。

油画《遵义会议》,388×223厘米,1977年,彭彬绘。

靳尚谊的油画《送别》。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935年,一幅描绘长征场景的图画(资料图片)。

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一方面军一部(资料照片)。

  我们不会忘记这样的英勇  

红军二十二勇士

从敌军拆掉了木板的泸定桥铁锁链上

爬过敌人的枪林弹雨

突破围追堵截

成功将几万红军送进川北

油画《飞夺泸定桥》,130×180厘米,1957年,刘国枢绘。

  我们不能忘记这样的坚韧  

就算衣难御寒、鞋不暖脚

红军战士硬是靠着嚼生姜辣椒御寒

翻越了海拔接近五千米

当时的飞机都飞越不过的雪山

这是红军长征时经过的雪山——川康边界的夹金山(资料照片)。

就算危险丛生、弹尽粮绝

他们靠着一步一探路

靠着挖草根,嚼皮带

穿越过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的茫茫草地

张文源的油画《过草地》。

  我们无法忘记这样的牺牲精神  

我们不会忘记

军需处长把最后一件棉袄留给战士

自己却冻死在冰天雪地里

我们必须记得

宣传员在茫茫沼泽里

用体温贴身保存下来七根干柴

留下生命的希望

国画《大会师》,360×210厘米,1976年,李宝林、周顺恺绘。

  我们更被这样的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感动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 《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

面对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面对革命前途茫茫的现状

却无消极悲观失望之态

反而道出“风景这边独好”之志

娄山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纵有雄关险隘、惊涛骇浪阻挡在前

在乐观的革命者眼中

却是绝处逢生的机遇

这是红军走过的水草地(四川西北)的资料照片。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 《七律·长征》毛泽东

面对远征之艰难

乐观的精神让革命者保持了

“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从容不迫风度

最终迎来“三军过后尽开颜”的

胜利结果

这是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资料照片)。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82年前

这支长征队伍

就是凭借着这样的理想信念

最终走向胜利之巅

这样的信仰与“初心”

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厚土沃壤

又通过长征

播撒在人民群众的心田里

因此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这是巴西村,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主力由此北上(资料照片)。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82年了

两万五千里的足迹

乾坤可见

大地为证

82年了

每一次的纪念

都会唤醒新的力量

参加过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资料照片)。

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资料照片)。

整编后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的八路军(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82年过去了

时代变了,条件变了

但为美好未来而奋斗的理想信念没有变

如今

在“新长征”的路上

仍然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

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

长征精神

已经融入新时代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

每一个奋斗、创业的故事里

2018年3月3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69次飞行。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对战巴西。

我们深知

如今的生活

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艰苦

但是

理想、奋斗与坚持

是长征精神承传给我们的信仰

2018年6月12日,安徽省全椒县十字小学学生在诵读《长征组诗》。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

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回顾昨天的长征路

是为了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开辟明天的长征路

相信我们

会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