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瓶盖成就大梦想

11-07 10:16  

●在汉川这片创业热土上,一批批优秀乡镇企业家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发出夺目的光彩。

●湖北银华药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银江的创业故事从一个小小的瓶盖开始,多年来,他以不变的初心书写精彩人生。

孝感网讯   (讲述人  黄银江)

24年前,分水镇一个村办作坊式小厂濒临倒闭,我接下重担,通过技术攻关,硬是将这个小厂经营成现代化的药用包装材料知名企业,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创业,在荆棘丛生中挺进

1982年,我高中毕业,为了维持生计,不满18岁的我不得不到一家村办企业当了一名机械维修学徒工。由于业绩突出,1987年,我被调到分水镇金属制品厂,从一名业务员逐渐成长为分管业务的副厂长。

1994年,工厂亏损严重濒临倒闭。危难关头,厂里的干部职工一致推举我主持全面工作。企业改制,成立湖北银华药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我担任总经理。

1995年初,我带领4名技术人员到广东一家模具厂拜师学艺。半个月的虚心求教,我们掌握了塑模制作加工技术。

随后,我四处筹措资金21万元,赶赴广东汕头、顺德等地,购置了一流的生产设备。经过20多天的奋战,全部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并试机成功。

兴奋过后,我又开始迷惘:销路?订单?市场?我们再也坐不住了,四处跑市场,找销路。终于,广东一家制药厂给了我们30万只瓶盖的订单。公司上下立即投入战斗,加班加点,日夜奋战,提前高质量完成任务,让厂家十分满意,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经过我们的努力,市场的大门终于向银华公司打开了,订单纷至沓来,产品供不应求。

我把握住商机,于2003年和广东中山科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合资重组,开发生产铝塑组合盖、各种防盗盖等新型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公司年产各类药用铝塑组合盖、铝盖逾30亿只,年销售额近亿元,利税过千万元,连续多年进入汉川企业纳税20强。

产业,在不断提升中壮大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我不遗余力地引进人才。

公司通过人才市场交流会、网上招聘等多种途径,广纳贤才,委以重任。同时,结合企业实际,采取请进来培训和送出去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员工素质。

2016年以来,按照国药局药包材GMP要求,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公司分期分批对质检员、班组长以上主管进行系统性培训学习。

2017年12月,公司斥资100多万元与深圳中旭企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长期企业培训协议,不定期组织各级主管和车间员工参加培训。

目前,公司拥有一支80多人的高、中级工程技术队伍,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我通过商海的磨练,刻苦学习科技文化、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不断开拓视野,自身素质也不断提高。

要实现产业升级就必须打造自己的品牌,有了信誉度、认可度,才算真正掌握市场。 多年来,公司秉持“诚信、务实、优质、进取”的经营理念,精心培育和打造企业品牌。

价值,在无私奉献中体现

多年的经商之路使我深刻认识到,员工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作为企业持有者,必须十分珍惜和爱护这个资源。

公司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广泛组织开展娱乐活动。每年举办春节、国庆晚会及员工生日庆祝会,开展“质量在我心中”等有奖征文活动。建立了图书室,先后投入3万多元购买了各类图书8000多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让每位员工都能感受到银华大家庭的温暖,体验与银华同进步的喜悦。

2014年9月,公司一员工因交通事故致重伤,需要一大笔治疗费用,由于肇事司机无力承担赔偿责任,我多次主动为这名员工垫付治疗费用共计4万多元。随后,我还帮助其通过司法程序,追回2万多元的赔偿费。

我一直认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现在我有了经济实力,不能忘了回报社会!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一名叫毛爱姣的学生因家境贫困,考上大学却交不起学费,便主动提出资助她上学,一直到她大学毕业。

我还资助了数名贫困家庭留守学生,这些学生现在有的正在上中学,有的在上大学,有的已经步入社会。

此外,我积极帮助贫困群体,资助失学儿童,支持乡村公路建设,捐赠“精准扶贫”资金,为“清洁乡村”捐款,近年来累计捐款200多万元。

(整理:黄银祥 刘晓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