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种一季 我种半年
卧龙乡悄然兴起“闲田”变“钱田”
这些天,孝南区卧龙乡民耕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志华显得异常忙碌。
11月2日,记者在卧龙潭村看到他正操作机械翻耕稻田,“农时不等人,我要早点把油菜籽撒下去。”
在卧龙乡农技人员的“撮合”下,今年8月份开始,王志华逐一上门,与卧龙潭村农户达成1000亩冬闲田流转协议:农户10月份起将晚稻田交给王志华冬种油菜,明年5月初农户收回农田。
今年,这种“你种一季,我种半年”的季节性土地流转模式,在卧龙乡成为新风尚。
卧龙乡冬季可耕地有近3万亩。乡党委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农村劳动力成本高,冬季种植效益低,农民往往在秋收后不愿意继续种植,而选择进城务工增收,形成土地季节性撂荒。
怎样消除农田冬闲现象,让农田效益最大化的?卧龙乡推行冬闲田使用权季节性流转,让闲置田“生钱”,实现农户、业主双赢。
“看着成片成片的土地闲置,而自己的合作社拥有现成的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何不流转过来自己耕种。”王志华道出初衷。
去年,他找到乡政府。在乡政府支持下,民耕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了500多亩冬闲田种植油菜,带动周围农户、贫困户打工,平均每人每天收入150元左右,为农民创造近10万元的收入。
乡农技人员给记着算了笔账:去年,王志华试着流转冬闲田500亩,种植油菜。盘点下来,生产油菜籽75000公斤,产值45万元,实现利润28万元。对农户而言,不仅每亩增加租金收益,或选择免费交易而减少收割、机耕、平整的投入,可减少生产成本80元/亩。
由于有机械作业的优势,今年卧龙乡党委又积极为王志华协调卧龙潭、饶屋、群乐等村的冬闲田,可望今冬一次性“揽下”2000亩冬闲田。
农户们也高兴。“我家种了6亩地,过去中稻收割后就撂荒了,现在流转给合作社,来年月他们再把耕整好的田地还给我种稻,省事又划算。”长湖村村民王心和欣喜地说道。
卧龙潭村党支部书记李应华说,“冬闲田的季节性流转,省了晚稻田翻耕晒田的麻烦,还可减少田间虫害和杂草过冬,培肥了地力,明年种早稻肯定收成更好,农户也愿意流转。”
王志华介绍,自己主要采用两种协议形式流转农户土地:一种方式是免费帮群众收割稻谷,并将秸杆粉碎还田,如按市价机械收割每亩成本80元,这样一来,为农户每亩创收80元;另一种方式是免费帮农户机耕一次,开春后农户可以在自家土地上直接种植,为农户节省人力、财力、物力。
据了解,为了推广季节性土地流转工作,卧龙乡加大了对冬季农业开发的支持力度,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冬闲田”发展特色种植,吸引更多的向农业龙头企业、向种植大户复耕或开发利用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