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孝昌县民政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道路上,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健全关爱留守人员体系建设、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推进民政各项工作与脱贫攻坚全方位衔接,为全县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贡献民政力量。
社会救助持续发力兜牢困难群众保障底线孝昌县现有农村低保、五保、分散供养孤儿三类对象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8%。该县紧紧围绕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等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扶尽扶,筑牢脱贫攻坚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
加强政策衔接。加强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在对象认定上的衔接,完善农村低保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机制,将符合保障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将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低保家庭,按规定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范围,两类对象重合率达81%以上。
提高救助标准。建立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的动态调整机制。今年4月起,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农村五保供养和孤儿养育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4680元、8880元、15600元,对无发展潜力的重点贫困户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兜底,兜底对象年人均补助5280元-5880元,农村低保年人均补助3087元,保障标准均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加大救助力度。加大临时生活救助和大病救助力度,孝昌县出台《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实施办法》《“救急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切实解决急难型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负担,建立健康扶贫医疗保障“四位一体”模式,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
关爱体系持续健全托起留守人员美好生活希望近年来,孝昌县把“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精准扶贫总体规划和党委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织密织牢县、乡、村三级工作服务网络。印发《孝昌县农村“三留守”关爱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台账,明确儿童福利主任和留守老人关爱服务联系人,健全系列关爱制度,深入推进“三留守”关爱服务工作。
建立关爱阵地。该县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将“三留守关爱之家”建设纳入精准扶贫“十通十有”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充分发挥民政、妇联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建成村级妇女之家342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109个、希望家园21个,全县每所小学校都建有留守儿童之家,共计58个。
织密关爱网络。开展入户走访慰问,通过开展村级“三话一会”活动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帮助解决“三留守”人员的现实困难和问题3000余个。开展“双结双促”活动,组织党员干部与500名贫困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开展健康扶贫活动,组织医务人员对留守老人进行健康检查,为每名留守老人建立健康档案。
落实关爱政策。为500名符合条件的高龄、失能老人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发放养老补贴,为全县9.5万余名65岁以上老人投保意外伤害险,为全县1.2万名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补贴,60岁以上老人发放城乡新型养老保险金。积极整合扶贫开发、农村低保等惠民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三留守”人员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为符合条件的农村“三留守”残疾人员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
乡村治理持续完善优化农村脱贫致富发展环境选好“领头雁”。始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换届选举程序关,充分尊重村(居)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意愿,指导村(社区)把政治素质好、能力本领强、热心服务群众、公道正派、廉洁守法的党员选入村(社区)“两委”班子,为带领村(居)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头雁效应。2017年底,全县共有82个贫困村出列、7.6万人脱贫;建设扶贫新村21个,建成全省宜居村庄10个、美丽乡村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4个。
建好“服务网”。整合各方资源,投入3800万元用于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平台及体系建设,指导每个村(社区)设置为民服务窗口,公开服务事项和办事流程,为村(居)民提供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成立村级理事会和各类协会,推行“理事会+协会”工作模式,开展经常性协商民主。
公开“明白账”。指导全县各村(社区)公开村级事务,统一村务公开栏样式,按照县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要求,除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要求公开的事项外,各村(社区)开辟精准扶贫公开公示专栏,公示贫困户民主评议、动态调整等精准扶贫政策规定及落实情况,把贫困户调整流程、结果、享受的政策等进行公开,制作精准扶贫村务公开栏403个,实现403个自然村全覆盖,确保扶贫政策、信息公开透明,给群众一个清楚明白。
社会力量持续壮大推动民政为民多元服务发展壮大服务队伍。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注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204家。指导与管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志愿团体,推进志愿者实名注册和志愿服务项目申报实施,共注册志愿团体593个,实名注册志愿者9万余名,发布志愿服务项目91个,服务总时长近10万小时。
做实服务项目。该县实施“爱满荆楚、美丽丰山”、社区创投等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30余个,以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为重点,着力开展社工引领志愿者开展各类志愿服务项目120余个,服务涵盖贫困空巢老人1000余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3000余名。其中,为100余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家庭探访、心理疏导、历奇成长小组服务和中秋微心愿志愿服务;为45名残疾儿童分类制订实施生活自理、人际沟通等个性化康复计划;联合人社部门,免费培训进城务工青年2000余人次;组织社工及志愿者服务村(社区)群众1万余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推进慈善救助。组织开展第七届慈善“孝行日”和“10?17”扶贫日活动,共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款2891.8万元,其中,2817.8万元全部拨到乡镇(区)用于精准扶贫工作。持续开办“慈善阳光班”资助寒门学子,开展村(社区)“幸福家园”项目建设,惠及困难学生及群众1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