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春景

03-25 09:28  

         唐诗宋词是我国艺术宫殿璀璨的珍品。千百年来,这些悠远流长的诗词仿佛奇花异卉被世人叹为观止。而一些描写春天韵味的佳句,更是脍炙人口,令人心旷神怡、遐思如缕。 

        诗中的春色是绚丽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在这首《忆江南》中,别出心裁地以“江”为中心下笔,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相映相衬,大气磅礴,展现了红日普照、色彩耀眼的江南春景——这与“春城无处不飞花”、“万紫千红总是春”一样,情景壮观,引人入胜。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苏州刺史。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江南妩媚的春色在他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十二年后,时六十七岁,写下这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在他心中依然栩栩如生。

        诗中的春光是珍贵的。“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东坡以风格豪放、气势雄浑、激情奔放而著称于宋代诗坛。他的这首描写春夜景色的小诗《春宵》明朗如画却立意深远。作者通过对春夜的由衷赞美,引发了人们对光阴可贵的联想。“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一年的开始。春风骀荡,万物争荣。春,代表蓬勃的生命,象征美好的愿景。然而韶光易逝。因此人们在歌颂春的同时,也意识到光阴的可贵。诗人王贞白的《白鹿洞》诗中就有“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句子,劝人珍惜光阴,只争朝夕。可见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中的春风是令人陶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诗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所作。当是时也,王安石接到朝廷的圣旨出任宰相。他在离开南京、北上进京的路上写下这首《泊船瓜洲》,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诗中描绘了这样的意境:钟山近在咫尺,只隔着一条长江和几处青山,可我正启程北上,离家就要越来越远了。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此时正是早春二月,春风拂过,青草依依,麦浪摇曳,花朵绽放,芬芳无限。绿透的江南岸边,莺歌燕舞,袅娜多姿,令人陶醉。而当月挂空中,皎洁的光芒照临人间,作者遥望明月,深情地问道:你什么时候照着我重归故里? 

        诗中的春雨是令人敬仰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春夜喜雨》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所作。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景象。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农作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无声滋润着大地生灵。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多么可贵的德操!多么崇高的境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