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中国传统节日纪念·屈原
端午节自古以来都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因而很多文人墨客曾在端午节留下诗词佳作,有关端午的宋词自然也不在少数。只不过这些宋词流传不广,知名度较低。其中所写情景也各有不同,有的描绘端午节的民间习俗,而有的则怀古凭吊屈原,也有纯粹借端午节抒发悠闲之情的。
主播:李芳
端午节
临江仙
南宋·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古代文人在端午节作诗词,大多都写两种题材:一种是端午佳节的习俗及盛况、另一种则是借此怀古、凭吊屈原、感怀抒情。陈与义的这首《临江仙》便属后者,从起句“高咏楚词酬午日”便可看出凭吊之意!这首词是怀古喻今,既凭吊屈原,也抒发自己内心的感伤痛苦和爱国之情!“万事一身伤老矣”、“酒杯深浅去年同”等句都是词人悲愤之语,寄托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怀!一句“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将满腔的爱国之情都倾注在了对屈原的怀念之中。
端午节
贺新郎·端午
南宋·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这一首刘克庄所作的《贺新郎》也是凭吊屈原、抒发悲情的词作。上阕先写端午节的风俗人情,热烈盛况,而词人却落寞慵懒!下阕转而赞美屈原的高洁品格。紧接着借此批评民间投粽的习俗,颇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意,实际上这些都是词人的忧愤之语!当时南宋偏安江南,苟且享乐,词人面对端午佳节的盛况,既悲于国家分裂,又愤于朝廷不思进取,故而借凭吊屈原抒发悲愤之情。
端午节
澡兰香·淮安重午
南宋·吴文英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吴文英这首词题写端午,就连词牌也与端午节有关,“澡兰”指端午节人们兰汤沐浴的习俗!词中也描绘了许多古代端午习俗,如“盘丝系腕”、“巧篆垂簪”、“午镜澡兰”、“剪菖蒲”、“招屈原魂”等等。通过端午节的各种习俗、风景、风物典故串联在一起来表达思念佳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