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发展的“基石” ——“十抓十促”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之工业动能升级

06-15 09:37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硬支撑,也是稳增长的关键。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延续了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工业良好开局“功不可没”。 1至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增速创2017年以来新高,显示出了“压舱石”的分量与作用。

增长势头持续的背后,是我市工业经济动能升级,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

        以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业”并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现在,我市实体经济步入深度调整期,工业优化升级压力已越来越大。

产业结构开始调整,重点产业发展有望加速。六大产业中,三个传统产业占比过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直接导致我市工业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发展后劲不足,企业层次不高。传统型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较大,反映我市企业创新引领能力不强。

要素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资金、用工等传统老大难问题十分突出。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已迫在眉睫!既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要稳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通过企业技改和扩能升级,孝南纸品焕发“老”产业活力,3年后孝南纸品产能将突破350万吨,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从2016年至2018年,米婆婆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实施智能化改造,劳动力随之减少30%,日产量提高30%。

为了在众多纸板包装业中傲立潮头,湖北恒大包装有限公司今年投资1.3亿元新上一条新的生产线,全部采用数显技术,将压缩60%的人工成本,产能则将增加50%。

应城盐化工产业投巨资更新环保设备,下大力改进生产工艺,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坚定迈进。

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鞭策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奋起直追。

聚焦在重型矿用车、高端智能工程装备等产业化项目上的航天三江,已经形成运输装备、挖掘装载装备、采矿装备等核心业务板块。

华中光电产业园已建成特种光电、中高档汽车灯具等项目,形成年产220万只汽车灯具的生产能力。

三江万山新能源大中型客车、新能源物流车和大中型货车三大整车项目按节点有序推进。据万山公司计划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待全部生产线建成投产,今年新能源大中型客车预计可实现产能300—500台。

去年,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增速全线提升。

       以对外招引和对内创新为双引擎,推动工业经济做强做优

近年来,我市市场主体数量增长放缓,劣质企业逐步淘汰出局。截至目前,全市规上企业已由2017年底的1304家,减至1137家,一些企业陆续退规。

市场的主体的缺位,需要招商引资再加码,需要项目建设再掀热潮。在去年签约226个亿元项目后,我市今年一季度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4个,总投资额539.39亿元。

孝感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无法绕过汉孝一体化,无法绕过汉孝产业一体化。在高新区、临空区及各县(市、区),一定规模的与武汉配套的产业园、园外园正不断成形,专门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助推我市工业经济做强做优。

而创新发展,是企业的内生动力,也是激发工业腾飞的“小宇宙”。

培育有竞争力的一流企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供动力和支撑。近年来,通过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一些企业的技术难题迎刃而解,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孵化、成长,一批“隐形冠军”不断涌现。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省级“隐形冠军”企业32家,其中示范企业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1家,总量在全省靠前,涉及食品、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建材、石化、轻纺等6个重点领域。

创新,也给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羽翼”。安陆市依托17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推动产学研结合和企业自主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中科铜箔、神丹、午时3家企业入选全省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湖北首批50家“科创板种子”企业中,我市的祥源新材和中一科技赫然在列。

以培育与服务双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经济发展,要看企业的市场自主能力,还要看地方的服务体制机制。

近年来,我市各级加强运行调度和要素协调,着力破解用地难、融资难、审批难,强化用工、水、电、气等要素保障。

通过建立投资3000万元以上新上项目台账、投资1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台账、重点企业问题台账、“小进规”台账、隐形冠军台账、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等“六本台账”,做到动态工作心中有数。

“放管服”改革,更是以改革工商登记为切入点,创优营商环境。我市先后将152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调整或明确为后置审批事项,取消40项前置审批事项,企业注册明显便捷。

“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深入开展,市“四大家”领导包保47家重点企业,市直84个工作队联系包保116家企业,县市区526个工作队结对帮扶1080家企业,为全市工业经济稳增长、快转型、高质量夯实了“底盘”。

在全省首创的“五化”管理模式,加大对项目建设推进力度,确保项目尽快从“施工图”转变为“生产图”,做到集中上报的问题100%交办。

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孝感工业必将奏出新的乐章!

 来源:孝感日报   记者秦荣 特约记者赵胜家 通讯员马诗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