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丁村位于云梦县城南郊,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过去曾一直是当地的先进村。然而,近十年来,该村耕地闲置荒芜,村庄“空壳”、集体“空心”、民居“空巢”的“三空”现象十分严重,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去年在综合考核中,全镇倒数第一。近日,记者探访该村却看到:昔日抛荒的园子里,金果苗拔节生长,果树下套种了各种农作物,一片勃勃生机。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没有一分钱外来扶持,中丁村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现场采访
十多年前,村民丁小进见村里不少稻田抛荒,心疼不已。他以每亩约百元的价格,流转土地300亩,种起了水稻。长期在田里搞得黑汗水流,一年纯收入最多约十万元。眼见丁小进脸晒得如涂炭,勤劳不致富,种田人越来越少。
能接受既成事实,这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能接受最坏的情况,就能在心理上让你发挥出新的能力。 忧虑最大的坏处就是摧毁我们集中精神的能力,一旦忧虑产生,我们的思想就会到处乱转,从而丧失做出决定的能力。 如果你有担忧的问题,做到下面三件事: 第一,问你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是什么? 第二,如果你必须接受的话,就准备接受它。 第三,镇定地想办法改善最坏的情况。
62户农户集资200余万元建蔬果基地,这种集体创业模式并不多见,这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尽管村民入社自愿,可到底成不成,赔了怎么办?
蔬果基地建成后,在村两委指导下,村民选举产生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紧接着,中丁天圆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合作社能持续健康发展,合作社实行七统一、三分户的经营模式。七个统一即:统一项目规划、统一土地流转、统一基地基建、统一采购苗物、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统一对外合作。三个分户指:生产分户种管、产品分户标签、收益分户核算。
根据协议,合作社负责对项目基地及各种植户的产供销进行服务、协调和管理,同时与湖北天圆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其金果种苗、技术、销售等优势,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果子成熟后按质量等级对金果分批次全部回收,产品回收均价为每斤3元左右。
中丁村自力更生集体创业,自筹资金建蔬果基地,催人奋进、给人启示。中丁村的创新与探索,破解了农村土地撂荒、村民“软懒散”和村集体经济“空壳”的难题。中丁村的转变离不开能人的出谋划策、村“两委”班子的主动作为和村民的积极参与,只有激发农村“内生动力”,表现出的创造力、生命力才能更为强大。农村资源只要被激活、被充分利用,就能够“点石成金”,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