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笔者在驻村工作中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沿路的房屋侧墙上都刷满了宣传标语,主要街道路口显目地悬挂着宣传横幅。这些横幅、标语都是当前基层工作中的要全力主抓的重点工作,一项工作布置下来了,宣传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仅仅以“挂横幅”、“刷标语”来反映工作任务落实是不可取的,基层工作还是需要广大干部务实重行去实践和推广。
有干部反映,有些上级部门还以挂了多少条横幅、刷了多少条标语作为考核乡镇工作的指标之一,导致基层干部“有苦难言”,甚至在某些乡镇与乡镇之间还存在着比“谁的横幅挂得多、谁的标语刷得多”等现象,某些领导只看表面的工作,以数量来衡量工作的落实情况,而忽视了工作的过程和实践。
笔者认为,“挂横幅”、“刷标语”这种方式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能够起到提醒大众、渲染气氛的作用。但是,千篇一律的固定标语不仅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而且加重了各级部门的办事成本,这些横幅、墙体标语的印制和刷写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甚至有一些老百姓调侃,政府又将钱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
一味地为了迎合上级检查督办而采取“挂横幅”、“刷标语”等方式,究其原因还是一种形式主义在作祟,不仅不可取,还应该有效遏制。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就曾指出,形式主义“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挂横幅”、“刷标语”要掌握度和量,不要一味盲目地跟风盛行,上级部门的检查也不应只在乎“量”而不注重“质”。标语口号喊得再响,群众不满意也是徒劳,老百姓在意的是我们的党员干部是不是真的在办实事。
工作中,我们应该少一些花样,多一点实在。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应该真正沉下身子听实情、解民忧,不给基层任何侥幸和务虚的机会。每一次的走访调研发现了什么?解决了什么?有什么值得推广?这样的走访,才有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安排,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才都会受益。所以,大力提倡党员干部严于律己,实实在在走基层,形式主义便会不攻自破,群众满意度也自然会提高。(来源;孝感网 作者: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