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荫时评】当好人民群众的“药神”

07-18 09:22  

2018年7月5日,由徐峥、王传君、周一围等主演的喜剧电影《我不是药神》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影片讲述的是失意中年男子程勇为了替父亲筹集手术费,铤而走险从印度代购慢粒白血病特效药格列卫的仿制药VEENAT,并违法贩卖给慢粒白血病患者从中获利。当时国内正版瑞士进口药3万一瓶,印度盗版仿制药进价只要2000一瓶。后来,程勇在看到病人们的求生窘态后,从自私走向无私,为病人的生存权而抗争,赢得了尊重,被病患们冠以“药神”的称号。剧中故事发生在十几年前,剧中多位角色的命运也因为“药”这一元素串联,演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草根众生相。影片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时医患、药患关系紧张,某些药品公司谋取暴利、人民群众看病贵等一些现实问题。

从2009年3月新医改实施开始,国家通过落实医药分开、药品阳光采购、调整服务价格、增加基本药物报销目录、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等措施,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九年时间过去了,国家在医药卫生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利民的政策,人民群众就医费用负担有效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

但是仍有一些解决疑难杂症的进口药、专利药等“保命救命药”不在医保报销范畴,购买渠道单一,价格昂贵,普通百姓难以承受。如何让老百姓用得上、买得起便宜且疗效好的“特效药”“保命救命药”?笔者认为,国家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振兴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研制出“尖端药”,才能不受制于人。要原创药、仿制药两手一起抓。采取鼓励创新和鼓励仿制并重的政策取向,在促进药品研发创新、临床使用、质量保证等方面积极探索。

其次,扎实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化药物审批上市流程,缩短药品从申报审批到临床应用的时间,让百姓享受到改革加快审批带来的红利,为病患同病魔抗争争取宝贵时间。

最后,增加药物进口保障力度。拓展进口药物购入渠道,创新海外购药合法、便捷的电商途径和代购渠道,让百姓有药买。同时通过国家谈判价格、政府集中采购、减免进口关税、纳入医保报销、控制流通环节不合理加价等手段,降低进口药物上市成本,制定合理的药物价格,让百姓买的起。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让人民用上放心、便宜的“特效药”“保命救命药”是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相信党和国家会当好人民群众的“药神”。(来源:孝感网 作者:陈文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