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太阳持续发力
我市最高气温达到32~34℃
可谓骄阳似火
不过新一轮的雨水就要来啦!
今天市气象局发布气象信息:
7月17日前后受北抬副高外缘环流影响我市有阵雨或雷阵雨局部雨量中等部分地区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本周未来几天天气预报↓↓↓
18日开始梅雨结束进入盛夏季节
7月18日开始,大气环流形势将出现明显调整,副热带高压将西伸北抬,我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梅雨期结束进入盛夏,大部地区多阵性降雨,局部“坨子雨”将频繁发生。
(图络图片)据了解,自6月17日入梅以来,我市共出现3次强降雨过程,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今年梅雨主要有三大特点:
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入梅以来(6月17日至7月14日),孝感地区梅雨期降水量为92.5(大悟、安陆)-359.9(汉川)毫米,降水北少南多。
降水过程频繁,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梅雨期降水过程频繁,共出现了5次降雨过程(6月17-18日、20-21日、28-29日、7月8-9日、11-12日),其中前三次为暴雨过程。与历史同期相比,汉川站偏多59.4%,其他各站偏少23%(云梦)-58.7%(大悟)。
局部降雨强度大。6月20-21日我市出现梅雨期最强降水过程,汉川站6小时最大降水量226毫米。
正值暑期
提醒外出游玩的朋友
出门前请关注临近天气预报及预警信息
避免前往雨水多发的山区旅游
另外,“长江2019年第一号洪水”
已经在长江中下游形成
请大家不要到江河湖泊边戏水游泳
以免发生危险
盛夏来临
防暑降温有哪些小常识呢?
别着急,往下看!
1切勿快速冷却
从外面归来一身汗,又热,很多朋友马上就来个“快速冷却”,开很大的空调或风扇、喝冰冻饮料,有的朋友甚至马上去冲冷水澡,这些其实都是不正确的,对身体很不好,建议稍息过后再凉快。
2及时补充水分
夏季养生应该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但最好少喝果汁、可乐、汽水等饮料,因为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肠胃产生不良刺激。所以夏季补充水分可以多喝点白开水、淡盐水、或热茶。
3饮食不要太过清淡
很多家庭夏天的餐桌上总是“清汤寡水”,看着都没啥食欲,有人说,这样清淡饮食才符合养生规律,可防暑、降温。其实这太过于片面了,夏季饮食是应当以清淡为主没错,但却不能太过于清淡,因为夏天大家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也大,所以要适当的补充营养,可以适量的吃一些鱼类、鸭肉等食物。
4午睡时间不要太长
夏天适当的午睡可以防暑降温,且符合养生原则,但要注意不能睡太长的时间。因为睡的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这样睡醒后会感到不舒服或更加困倦。
5不要过量饮酒
一杯小酒、一叠花生,几个好友吹吹水、聊聊天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但注意不要喝太多哦。因为人体在夏季受高温的影响很容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如果大量饮白酒,就会助热生湿,这无异于火上浇油。
6备一些消暑药物
夏季高温容易中暑,所以最好备一些常用的消暑药物,以防不时之需,比如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金银花、菊花等。
无论是饮食上,还是其他方面,夏季养生要注意防暑、降温,其中的这些小常识更要知道。呵护自己,从每一件小事做起;防暑降温,从掌握小常识开始。
什么人中暑风险最大?
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最易中暑。同时应注意,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生高温中暑,甚至死亡。
怎样做可以预防中暑的发生?
大量饮水
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注意饮食及休息
穿着合适的衣服并涂抹防晒霜
仔细计划行程
待在凉爽的环境里
结伴行动,互相关心
关心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