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笔者想要谈谈党员干部的“师者”,那就是人民群众。笔者认为,人民群众作为党员干部的服务对象,只有认真向他们学习,拜他们为师,才能真正走到群众中间、真正融入群众,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得幸福。
不同地域、阶层甚至每一个具体的群众的具体利益、具体需要和具体问题是什么,只有人民群众自己最了解。党员干部只有做好群众的学生,时时虚心向群众求教,才能明白哪些政策确实起到了为人民服务的良好效果,就能及时了解平时难以听到、不易看到、意想不到的情况,就能让群众更多地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使制定的政策、作出的决策、出台的措施符合群众意愿。
现实中,群众对党员干部往往有“距离感”,这种距离感让党员干部体察不到真实的情况和群众的意愿,更不能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伤害群众感情,损害干部形象。要化解“距离感”,党员干部就必须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听取群众意见。要做好拜群众为师的姿态,做到真正地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虚心向群众请教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让群众来为干部“传道授业解惑”,才能从人民那里学到真本事、掌握真智慧,做好拜人民为师的表率。干部反思自己是否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疾苦,反思是否对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怀着一颗真心、用真情实意向群众去请教、去学习,就是真正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为人民服务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中来,就要到群众中去。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务实的工作作风,将从群众那里学到的本领运用到工作中去落实,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真正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才能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使政策就体现民意、实现民利。做到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群众最盼望解决什么问题,党员干部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当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各项工作才更加推得动、推得开。
改革开放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向人民群众学习这个“师者”。拜群众为师,就是汇集中华民族集体的力量,就是听取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呼声,唯有虚心向最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我们党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来源:孝感网 作者:刘厚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