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实验小学 陈卫强
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见从古至今孩子的教育,都离不开家长和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在家庭里,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这个话题。前年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让我们一众吃瓜观众纷纷联想到自家孩儿的教育大计,里面各种育儿观点的讨论成了热点话题,孩子成长过程中到底该怎样培养才更合适,引起全民关注。我们既不愿意培养出不幸福的“成功人士”,但我们更怕错过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养成一个懒散没有上进心的孩子。
小学是正规学校教育的第一阶段,孩子的大脑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可塑性强。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很多家长朋友会有这样的体会,“不谈作业母慈子孝,一谈作业鸡飞狗跳”,甚至有的爸妈还会自我调侃,上学之后亲妈变后妈啊!到底有些什么问题困扰着我们呢?答案是多种多样的。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粗心,贪玩、不听话、调皮……等等。各种问题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在6-12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大脑发展规律。
1、 孩子的大脑在小学阶段继续快速的发展,大脑重量已接近成人。
大脑中负责信息的神经元和负责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变得越来越挑剔,只负责传输某一类型的信息,成为“专业工作者”所以孩子的行为、思维越来越灵活,反应越来越快。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经常得到训练和刺激的脑区越来越发达,而某些未被激活或极少使用的功能会慢慢减弱。如长期接受音乐训练的孩子大脑的感觉运动皮层和两侧枕叶皮层部分脑区的灰质体积显著大于没有接受音乐训练的一般孩子。
2、 不同脑区功能不同发展速度也不同。额叶负责注意力和自我控制,它的发育一直持续到青春期,因此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分心,而中学生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3、 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大脑发展情况不同。导致男孩“晚熟“。男孩子的额叶发展时间比女孩慢,同时男孩子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较多,流经小脑(负责运动的脑区)的血量也更多,所以男孩子活跃、好动,常管不住自己。胼胝体是连接左右脑区的区域,男孩子和女孩子胼胝体体积也不同,女孩子的呈球状,男孩子的呈管状,这就导致女孩子可以同时较好的处理交叉信息,处理多项任务,比如一边玩积木一边听音乐,还听听见妈妈的声音,而男孩的胼胝体体积较小,他们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所以男孩玩的时候经常听不见家长叫他。但是放在长远的时间来看,男孩子的这种特质又是一项非常好的品质,在慢慢长大的后,容易专注的做好一件事情。
4、 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不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情绪会影响大脑功能的实现,可促进,或阻碍,也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当孩子处在负面情绪中,会抑制大脑的某些功能,注意力、记忆力都会下降。这就是我们平时也说的,要先处理好心情再处理事情。
我们会发现,那些让我们头痛的问题,有的是具有普遍性的,这个年龄段都有,如男孩子比较调皮,孩子写做作业坐不住,总想着玩等。当我们了解到是因为这个年龄段孩子大脑发育造成的,大家是否开心点了呢,哦,原来大家都一样啊。这是正常的!同时,也可以在这样的时候能科学的给予孩子一些训练和陪伴,再来解决个性化的一些问题。
概括而言,我们将个性化的学习问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习能力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我会不会的问题,如孩子的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逻辑能力等,另一类是学习动力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我想不想学的问题。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交给专业的老师或培训机构,这些在学校老师都会进行系统的训练。但是学习动力却是在家庭中最容易做到并产生效果的,因为只有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并可以做到100%的关注自己的孩子。
学习动机是激发并让孩子坚持学习活动,保持学习行为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最大。它好比汽车的发动机(强度)和方向盘(方向),不但能激发孩子投入学习活动,还会影响孩子和高级认知活动,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分数衡量着孩子,也限制着我们。我们不应该是孩子学习的管理者,只关注结果,而应该是他们成长路上的支持者,为做到而欢呼。不要让孩子学习成为雇佣军,支持他们成为志愿军!
激发孩子学习动力三个方面:
一、调动孩子的外部学习动力
小学生以外部动机为主,成人的奖励是孩子学习动机之一。逃避痛苦、追求快乐的本能。孩子天生爱学习,爱成长,如果孩子“不爱”学习他只是不喜欢学习带来的痛苦感受。孩子学习不开心却不得不学时,害怕责骂、批评是因为两害相权取其轻,人类逃避痛苦的本能。与之相对应的是“追求快乐”,我们作为现代的家长,大都知道不能粗暴简单的打骂孩子,会采取一些奖励。
比如,如果孩子这次考试有进步就奖励他去吃肯德基,或者买一个喜欢的玩具,或坚持学习某项课程就暑假带他出去玩等等。我们会发现,效果特别好,孩子很容易为这些奖励而去努力,但需要注意的是,低年级孩子,比较适合物质奖励,中高年级孩子,更适合精神奖励。根据著名的“德西效应”,我们平时要慎用奖励。给予奖励时,应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明确期望。“如,孩子考了好成绩,表扬孩子时要说明:这次数学测验考得很好,这是你之前努力学习、认真复习的结果,这是好习惯,希望你以后也能继续保持”。
打骂,尽量不用;物质奖励,可以少用,不要依赖。
二、慢慢发展孩子的内部学习动力
激发和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帮助孩子建立梦想。有梦想的孩子有未来,当孩子分享自己的梦想时,不要嘲弄,也不要提条件,鼓励孩子,告诉孩子“你本来就是”相信孩子可以做到,孩子一旦确立了梦想,就会像顺风起航的帆船一样,可以克服各种困难一路向前。孩子中途换梦想也是很常见的,只要梦想能给他带来行动的力量,克服困难的能力就可以了。梦想不是用来实现的,梦想是用来追求的嘛!如果孩子没有明确的梦想,我们可以经常分享自己的梦想,带领孩子看一些名人传记的书籍、电影、展览……通过孩子喜欢的明星切入等方式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梦想。
给与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拥有一定的选择权,如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等。(例如阅读的时候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读书的姿势,不同的语气,阅读的时间)
帮助孩子设立自己的目标。目标是自己设定时,孩子更愿意付出努力。让孩子设定一个小目标,合理的有一点点挑战性的微目标,设定期限并明确实现后的奖惩方法放在显眼的地方。和孩子商量在必要时,用他喜欢的方式提醒他行动。重视反馈,给予孩子及时、具体的评价。提升孩子的成就感(给孩子成就感要找到那个点,心理学上叫“最近发展区”,孩子付出努力可以得到。)
孩子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习惯问建设性的问题“少问为什么,多问怎么样”
孩子学习失败时,一起客观分析原因。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觉得学习的成功与失败是在自己身上并且是可控的。
三、关注孩子动力第三层面:关系
家长关注自己家庭的氛围,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的土壤,也是教育的前提。同时也要帮助孩子处理好师生关系,对孩子的学习、行为、心理健康都有重要的影响。为孩子做好榜样,不在孩子面前贬低老师,也不拿老师吓唬孩子。鼓励孩子多与老师交流,告诉孩子一些跟老师沟通的技巧。如请教问题,帮老师做事情,制作卡片给老师,写纸条表达自己的想法等。也老师保持沟通,帮助老师了解孩子,引导孩子正确看等老师对自己的期望。进行转换。(如:孩子考70分,评价为差,引导孩子思考:老师这是表扬认可你,还是批评否定你?如果你是个经常考60分的孩子?如果你是个水平在80分的孩子呢?所以你觉得老师是怎么看待你的呢?)
每个孩子从懵懂到形成独立思维这一过程,是需要好的方法引导的,如果引导的不当,对孩子的一生是灾难的。爱孩子的前提是懂孩子,希望我们回到家能每天找到一个孩子学习方面的闪光点,表扬他。同时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个微目标出来,慢慢拉升孩子的成就感,孩子的成长,不能重来,把握孩子成长黄金期,塑造一个美好明天和家庭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