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树榜样、立标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宝贵经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但据媒体报道,“速成典型”“盆景典型”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在一些地方引起干部群众的警惕。(人民日报,2018年9月26日)
培育塑造一个先进典型,就是在党员队伍中竖起了一面旗帜,让更多党员找到自身差距,产生强大精神动力,明确努力目标。通过塑造典型,能让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先进经验、先进人物,接受深刻的内心洗礼,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对标典型,党员干部能够剖析自身缺点和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慢慢纠正。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的塑造是必须的。但笔者认为,塑造典型应重“塑”不重“造”。
典型应重“塑”,“塑”为树立之意。人民群众看党的先进性,既看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更看党员特别是党员先进典型的表率和模范作用,党员典型可以让党的先进性更直观地、生动地、形象地呈现出来。而发挥好党员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引领广大共产党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更是党的先进性本质的要求。先进典型是旗帜、是标尺,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激发见贤思齐的正能量。将这样的典型树立起来,才能让其他党员干部在学习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激发具有时代精神的奋斗之力,激励为崇高的事业而奋斗不息的精神。
典型应不重“造”,“造”为制造之意。塑造典型人物,就是塑造新时代背景下优秀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相信“造几个盆景、写几篇材料”就能做出成果,有的人觉得“开几次会议、发几篇报道”就是紧抓落实,有的人认为掺点水分、一哄而上就有工作亮点……于是制造出了盆景般的典型业绩、典型人物。这反映出的是一些党员干部没有耐心、也不愿意去扎扎实实推进工作的错误政绩观,毕竟那样既费时费力,一时又看不出太多成效,这种拔苗助长树出来的典型,中看不中用,夺人眼球,早晚有吹破的时候。制造典型与塑造典型的初衷背道而驰,是对典型的造假掺水,根本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为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工作岗位的先进典型“点赞”,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实干为荣、用实绩说话,在塑造典型中重“塑”不重“造”,才能让先进典型不是“花架子”,真正立得住脚。(来源:孝感网 作者:刘厚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