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要,重在用人;事业发展,关键在人”。这次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符合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求,为如何清晰准确地找到这些“人”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是今后干部选用工作的“行动指南”“白皮书”。
把准政治标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和推进“四个伟大”,就必然要求建立一支政治过硬、坚定跟党走的领导干部队伍。此次修订,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为第一条第一句,增加“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等内容,充分体现了党选干部政治为先的指导思想,更加凸显了在肩负新时代历史使命的情况下,政治属性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干部选拔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政治试金石,坚持将从严要求贯穿始终,更加严格政治标准,把政治素质考准察实,看干部是否能够心口一致、表里如一,防止伪忠诚、假忠诚、“两面人”。
“不拘一格降人才”。选贤任能,历来不易。选人不拘一格,是古今中外成功的用人之道。曹操在中国历史上素以不拘一格、知人善任而著称,他曾再三颁布求贤令,“不拘微贱”,“明扬仄陋,唯才是举”。诸葛亮曾提出“度外用人”,即打破当时社会的常规来选拔使用人才。《条例》新增“注重从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以及社会组织中发现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打破了身份瓶颈,畅通了流通渠道,有效的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范围和视野。用人用其所长,“革命不问出身”,将“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融会贯通于干部队伍建设。
注重精准科学,突出实干导向。这次修订,充分贯彻和体现了精准科学选人用人的理念。比如,增加“分析研判动议”,改进民主推荐办法,“深化对干部的日常了解”、“把功夫下在平时”“考察工作时间之外道德品行的表现”“了解考察对象生活圈、社交圈情况”等,有效改善“不识庐山真面目”“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况;增加“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原则,提出确定考察对象应当“将民主推荐与日常了解、综合分析研判以及岗位匹配度等情况综合考虑”,采光剖璞、玉尺量才,将精准科学选人用人贯彻始终。同时,将“公道正派、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树立注重基层和实践的导向”的要求列入选拔任用干部的基本原则内容,进一步树立了重品德、重基层、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给那些投身基层、埋头一线、扎根农村的干部吃了“定心丸”,打了“强心针”。
新《条例》的出台贯彻了新精神新要求,衔接了新政策新制度,吸收了新经验新成果,适应了新形势新任务,回应了新情况新问题,体现了我党与时俱进的先进性,为进一步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意义深远。(来源:孝感网 作者:陈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