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笔者在某一乡村养猪大户猪舍里看到一大群农民围在一起,观看农民兽医黎某传授生猪养殖技术。据了解,像黎某这样自学畜牧、农技、水产技术的农民被当地群众称之为“土专家”、“田秀才”,他们长期走村串户,活跃在田间地头,积累多年实践经验,为村民“把脉开方”,深受村民青睐,成为农民朋友的“坐上宾”。
近几年,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种养业成为“香饽饽”。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种养业,但懂种养技术的农民却稀缺。
新时代,乡村振兴,关键是人;尤其是乡土人才。
因此,各地农村应在种养业等方面多培养一些讲话通俗易懂、现场指导方便、解决难题及时的乡村“土专家”、“田秀才”,再由他们“指点”农民兄弟,既省时又省力更省钱。
当前,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不断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当务之急加快培养、选用一大批乡土人才,须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建立健全农村乡土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为他们搭建平台,加快“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二是从本乡村定向选派热爱“三农”、热心农业技术的有志青年外出学习深造,让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三是开展传帮带,明确1名“土专家”、“田秀才”带1—2名农技员,高标准,严要求,让他们自我加压,尽早“出师”。四是利用农广校、农民工培训基地,远程教育工程“补课”,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实际技术能力。五是以“三下乡”、科普活动、播放农科教片为契机,运用培训会、现场会,举办培训班;开展专题讲座、点题讲解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进行“菜单式”学习培训;让他们在服务“三农”中历练成才,早日投身乡村振兴。
乡村这些土生土长“土专家”、“田秀才”越多,越能不断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越能长久地、更好地服务“三农”。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来源:孝感网 作者:李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