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杭州采荷中学新生军训现场,初一新生们比赛系鞋带。原本以为,对于10多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件很简单事。哪知道,竟然有三成学生不会。在叠衣服项目中,学生的表现也是不如人意。(8月28日《钱江晚报》)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逐渐优越,教育,早已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在当下时代,我国大部分的适龄学子都能够得到最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然而,在教育愈发普及的今天,众多学生无论是在个人道德品质上,还是在生活技能上,都有待提高。
“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在于以知识为载体,让广大学子能够明德、懂理、丰富自我,成为一名于家于国有用之人。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在教育的同时,应铭记教育的“初心”,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在知识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
现如今,“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已成为全国家长们的座右铭,从幼儿时期的各种兴趣爱好班开始,到初中、高中的各种培优班、竞赛班,为了让子女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甚至于不惜“砸锅卖铁”,然而,许多家长努力为孩子搭建人生平台的同时,忘记了子女们人生第一场教育来自于“家教”。许多网友感概采荷中学学生们的不足,感慨现代教育的缺陷,却忽略了父母本身。孟母三迁,才有了孟子的博古通今;岳母刺字,才有了岳飞的精忠报国。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孩子的教育成功与否,与父母“家教”息息相关,“家教”的初心,决定了子女成长之路的方向。
如果说好的家教是指引航向的明灯,那优良的学校教育则是前往明灯途中的巨轮。当今社会,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便是它能否带领学生登上名校的彼岸。不可否认,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是评价学校师资水准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能片面的因追求文化水平而忽略了“德、体、美、劳”,正如一艘巨轮,不能仅仅因其某一水平而断定其质量好坏。加强全方面培养,学校方面要切实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要求学生理论水平过关,亦要加强对学生道德水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劳动素质教育的培养。
归根到底,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注重教育的本质和方法。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我国的未来发展的基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是我们的“初心”,在教育上,我们亦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来源:孝感网 作者: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