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原本家庭幸福,育有一儿一女。可好景不长,2016年,她的爱人因急性肾衰竭让本不富裕的家庭负债累累。为了撑起摇摇欲坠的家,她剪掉长发、怀揣着家里仅有的600元,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上山伺候鸡宝宝;为了打开销路,她还推着自行车跑遍孝昌县城的大街小巷。如今,她种养殖的绿色、无公害土特色产品已经签约了5家大型餐饮企业,年收入在10万以上。《脱贫攻坚百村行》专栏,请听报道《杨合玲:一个女人奔出的脱贫路》。
孝感台记者刘俊强、熊庆勇、褚洋,孝昌台记者张园园、通讯员朱静采制:
在孝昌县小河镇夏庙村的一个山头上,一头精干短发、穿着一双帆布鞋,眉眼间很精致的一位女子正在山上的鸡场里忙活着,很难猜出她就是这个养鸡场的贴身管家杨合玲。今年51岁的杨合玲告诉记者,2016年,家里的顶梁柱病倒了,性格倔强、不甘落后的的她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甩开膀子上山养起了鸡。
杨合玲:
“家里那个顶梁柱他病了、塌天了,我就想喂点鸡子吧,就自己想总要搞点什么,不然的话这一家怎么办啊!”
为了全心照顾家人和鸡宝宝,杨合玲一家把家搬到鸡舍。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一直到晚上十二点,杨合玲不是在鸡场干活就是请教养鸡“秘诀”,村里人给她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鸡管家”。
孝昌县小河镇曙光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 谈友元:
“经常地在鸡舍里困了在鸡舍里角落休息下,就又开始干活,平时卖鸡蛋总是骑个三轮车朝城里送、朝山里一些农庄里送,我们看到了确实心里很感动。”
孵鸡苗、清鸡粪、做防疫、装鸡蛋、跑销路,杨和玲每天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绿色、无公害的土鸡蛋和自己勤恳诚信的态度,不少酒店、餐馆纷纷下了订单。
孝昌县小河镇杨家小院餐饮店负责人 杨文松
“第一次来的时候,她说你先用着。用着,你觉得好的话,她说我们再继续合作。因为她的鸡蛋质量过关,人呢,勤恳也蛮真诚,所以说我一直用她的鸡和鸡蛋。”
2016年,杨合玲被列为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考虑到其家庭特殊原因,驻村工作队主动邀请畜禽养殖专家上门指导,还免费为鸡场提供饲料。
孝感市总工会驻小河镇曙光社区工作队队长 刘宏建
“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资金欠缺等等,但是她都克服了这些困难,充分发挥她个人的这一股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是我们值得赞扬和推广的。”
如今,杨合玲的养殖场里不仅有鸡5000多只鸡,还养了鹅、豚,并签约了5家大型餐饮企业,高峰时期,平均每天产的3000多个土鸡蛋供不应求,现在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杨合玲:
“我就是想我也是一个贫困户,这几年经过我自身的努力,还有国家给予的帮助,就是说只要自己肯努力,无论多苦、多么艰辛,只要我们往前看,没有过不去的坎,大家一起努力,所有的苦都会过去。”
谈起未来的发展,杨合玲充满了信心,下一步她将扩大养殖规模,努力脱贫奔向小康。
杨合玲:
“未来我就是想争取想喂一万只(鸡),扩大规模。就是趁我年轻现在还动得了,奋斗几年吧,为了两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