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援鄂医疗队确定分组援医情况

01-29 11:13  

孝感日报记者 侯伶俐 重庆日报记者 杨骏

1月28日,经过研讨,重庆援鄂医疗队正式确定各组援医情况,100余名医护人员将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分派到孝感市各地医院。

为更好地进行医疗援助与救治,当天,医疗队全体成员,包括随行管理人员与媒体记者都进行了防护培训以及防护实战练习,医护人员则需通过考核后,才能前往一线进行工作。


不打没准备的仗

医疗队“考试”不合格者禁止“上岗”

“帽子应该先戴,然而再拉防护服的拉链,这样方便些。”

“脱防护服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切记手指不能碰到边缘,千万不要污染到自己的衣物。”

……

28日,医疗队的岗前培训从早晨开展到深夜。培训分为讲解培训、实战练习以及现场考核三个部分,考核不合格者禁止“上岗”。

上午的培训持续了近4个小时,包括日常护理、个人护理、防护用品佩戴等多个环节。下午2点开始,医疗队便将重症和轻症分别进行培训。

记者在现场看到,防护服的穿戴过程非常繁琐,仅洗手就有10次以上,穿和脱加起来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虽然麻烦,但大家都练习得一丝不苟。

“这个防护服还是很热的。”一位医务人员摊开自己的双手,只见手套里已汗透了。

“这次考核,每个人都要过关,每个细节都必须注意。不过关的,都不能进入一线工作。”考官之一的马小玲表示,扣准每一个细节,就是这次培训考核的关键所在。

她表示,在抗疫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十分重要,每个医护人员都必须严格防护,细节决不遗漏,这是基本的底线。



最美“逆行夫妻”

他在孝感,妻子在武汉

“责任使然吧。而且我是呼吸科的医生,这个疫情跟呼吸科关系非常大,我觉得我应该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疗队长刘煜亮这样说。

正因为如此,医疗队还没组建时,他就提前向单位申请到湖北一线来支援。当时他还担心医院不批准,妻子徐瑜说:“呼吸科医生不去,谁去?”

徐瑜也是一名医务人员,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工作。可能是一种默契,徐瑜后来也向单位提出了向湖北支援的申请。

似乎是意料之中,又有一点意外,两个人都被选进了重庆援鄂医疗队,只不过,妻子先进驻的是武汉金银潭医院,而他来到了孝感。

出行前,他把自己7岁的儿子交给了父母,又将父亲的电话发给了几个关系最好的朋友,拜托他们帮忙照顾父母和孩子。

1月27日凌晨,刚下飞机,刘煜亮便接到妻子电话。

“放心,我一切都好。”两人在电话中,只有几句简单的问候,随即,便开始对疫情的讨论。

徐瑜早到一线,便将她援助的经历告诉刘煜亮。这些经历,也被刘煜亮详细记录,并后来报给了重庆援鄂医疗队指挥部,大多建议都被采纳了。

“武汉和孝感并不远,可是在非常时期没有见面的可能。不过我们每天都会报一个平安,便知足了。”刘煜亮说。

“我是孝感的女婿,我一直盼望着回来支援”

“我是武汉人,也是孝感的女婿,我一直盼望着回来支援。”

说这句话的是重庆市中医院的医生严君。

严君,40岁,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2010年和妻子到重庆定居,孩子1岁9个月大,岳父岳母也在重庆和他们住一起。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这家人会像往年一样,只要他不值班,就回武汉和孝感过年、拜年。

武汉肺炎引起关注后,他一直密切地关注着。“我的很多同学都在武汉当医生,我一直和他们保持着联系,想回湖北和他们一起战斗。况且,我的父母还在武汉。”严君说。大年三十,家里吃过团年饭,他正开车去医院值夜班的路上,忽然接到组建重庆援鄂医疗队的通知,他一刻都没犹豫,没等主任把话说完就迫切地回应:“我报名!”

随后返回家中,严君将自己报名的消息告诉给家人。“家里忽然很安静,大家都沉默了。”提及当时的情景,严君说。但由于此前他已在家里两度提及,家人都有心理准备,所以也没多说什么,岳父岳母和妻子就分头帮他收拾行李,妻子还是强忍着泪水的,大家都叮嘱他一定要做好防护,平安归来。他则抱起了儿子,希望出发前再多抱抱他。

得知他随队来到孝感支援,孝感的亲人们想来看他,被他一一拒绝。“特殊时期大家尽量不要出门,等我们打赢这场仗了,好好团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