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史金腾老人
我和爱人虎宝杰1963年武汉同济医学院毕业后,在孝感和花园工作生活了25年,其中在花园医院(现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时间最长。天長日久,融入了花园的小镇生活,习惯了花园的风土习俗。
花园是孝感北部重镇,早前是武汉通往鄂西北的必经要道,曾繁华一时,素有“小汉口”之称。小镇旁一条大沙河绕城而过,河对岸有茂密的松树林和宽宽的河滩。河水清澈见底,我们常去河边洗衣服,孩子们在沙滩上奔跑嬉戏。这里的夏天特热,那时家里没有空调电扇,靠一张竹床、一把芭蕉扇消暑。晚上,人们卷上凉席,到漫水桥上乘凉,最为惬意。桥上河风习习,桥下流水潺潺,夜空下数星星,拉家常。镇上人熟络了,走到哪儿都有人打招呼。小镇集市上新鲜蔬菜、副食、禽蛋丰富,还有满街飘香的各种早点,如油条、米粉、热干面……。我妻子是回族,火车站旁的回民餐馆每逢阿訇宰牛,都会给我家留一份,在那食品紧缺的年代,花园镇真是个宜居地,安乐窝。
花园医院是方圆百里唯一一所县级医院,当时交通不便,开往汉口的绿皮火车要走4个多小时,从山区和乡下来看病,就像进了协和医院。这里疑难危重病人多,医生护士都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锻炼,所以孝感的不少医疗骨干都来自花园医院。花园医院规模不大,独立开展了普外、脑外、泌外、骨科、妇产科、内科等。我和虎宝杰的外科、妇产科的基础都是在花园医院打下的。我俩在花园二十多年,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度过了我们的青春岁月。
年近半百时我们调回了故乡郑州,虽然离开孝感花园三十多年,但总忘不了工作生活了半辈子的孝感花园,这里有我的老同事,老病友,是我们梦牵魂绕的地方,孝昌花园是我的第二故乡。
2018年秋,母校同济召开了五八级毕业五十五周年同学会,机会难得。更何况,会后返回郑州途经孝感和花园,正好可以看看我的老同事和老朋友们。那些住在武汉、孝感的老同事们闻讯,纷纷赶回花园。
那天恰逢九九重阳节,我们离退休同志们欢聚一堂,大家彼此相见,虽已满脸皱纹白发苍苍,但笑容依旧是记忆中年轻时侯的模样。
医院领导带我们故地重游,乘车穿过新俢的大桥,河西岸已新修成了滨河公园。绿树红花芳草地,幽径栈桥亭台阁。孝昌新城区高楼栉比,那天,县政府前的广场上正在举行群众活动,热闹非凡。昔日荒凉的官塘水库,如今绿树成荫,碧波荡漾。
孝昌第一人民医院新的门诊和住院部已经落成,现代化医院的各种设施齐全。开展了介入治疗、微创手术、血液透析、体外震波碎石等新技术。更有年轻有为的医生、护士、精明干练的院领导,真是今非昔比,旧貌换了新颜。
今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肆疟武汉,全国抗击“新冠肺炎”战役打响了。孝感孝昌紧临武汉,我特别关注这里的疫情情况。孝感的疫情怎么样?孝昌的疫情怎么样?使我非常揪心。我从新闻媒体中了解到孝感和孝昌的情况,在这次重大疫情面前,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反应快速:院领导们果断决定,将原来已经废弃的老病房,紧急改造成隔离病房,以最快的速度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病人多,住不下,他们立即调整病房,改造成符合要求的传染区病房。扩大并隔离了发热门诊,克服防护衣、口罩不足的困难,全力救治病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用生命保卫生命,全院职工全部到岗,逆风而行,奔赴治疗“新冠肺炎”的第一线。
湖北加油!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爱心货车司机们义务运送防疫物资,身在外地的孝昌人汇来了善款,农民们送来了蔬菜,药房老板捐药,还有离退休的老同志、山区学校的师生,以及并不宽裕的老农民们也不吝捐献。
重庆技术支援的医疗专家已经来到医院,孝昌医院的医生护士们经过这场恶战,也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近几天,情况有明显的好转,确诊病人在减少,出院病人在增加,发病率在下降,从媒体上得知,目前医院的感染控制比较好,这些让我特别的欣慰,特别的激动,希望医护人员们在履行自己职责和承诺的同时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健健康康地完成使命。
今年我已经八十二岁了,作为一名老医务工作者,没能和你们一起共赴战场,只能为你们使劲儿,为你们加油!通过此信表达我深深的敬意!现在有效的药物正在科研攻关,中医中药也在发挥着作用,战友们,坚持就是胜利!没有过不去的冬天,待到春暖花开时,我要重回孝感孝昌,再去我当年巡回医疗的刘家河看看,在花园老街上转转,在观音湖上划船……。
史金腾,男,1938年2月生,郑州市人,主任医师,1963年同济医学院毕业,从医56年,先后在孝感血防手术队、花园医院、孝感市人民医院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先后任花园人民医院院长,孝感市人民医院院长、党总支书记。1987年调回郑州故里,任河南电力医院外科主任,退休后任郑州市二七生殖健康研究所所长,黃河科技学院特聘教授。文学爱好者,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记忆中的老郑州》等多部文学作品和医学科普作品。
作者:史金腾
编辑:李梅
播音:程焱 制作:李春晖出品:孝感广播电视台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