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萌新”也能打“怪兽”!战“疫”中,青春的力量在闪光!

03-06 19:40  

在新冠肺炎的抗“疫”中

有这样一群人

穿上防护服、制服、马甲

他们是战士

但褪去这些

他们在大多数人眼中还是孩子

在家中、在学校

他们总是被父母和老师保护得很好

但关键时刻

在医院、在社区、在街头

他们又冲在一线保护大家

他们

就是这一场战“疫”中

“00后”志愿者们

在医院 穿上防护服

他们成了战士

跨越110公里

成为重症隔离区志愿者

朱如归今年18岁,是陕西人。在得知湖北武汉的疫情后,他瞒着父母,说到同学家玩,大年初一踏上了自己前往湖北的志愿之路。在交通管制之下,凭着朋友同学帮忙凑的车费、伙食费,朱如归辗转110公里,来到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成为了呼吸科感染重症隔离区唯一的志愿者。目前,他已经累计献工200多小时。

朱如归(右起第三)与医护人员在一起为彼此加油

在病房里,朱如归每天给患者派发三餐,必要时帮助病人吃饭、喝水、翻身、上厕所等等。所有病房的患者都知道有一个学生志愿者,他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小朱”。

朱如归说,能跟这群人在一起战斗,是自己一生的荣幸。这次疫情结束之后,他也会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最起码以后不会虚度光阴了。“我来做志愿者这件事本身,或许也会让社会重新认识我们这一代,我们并没有垮掉。”

跟随妈妈和姐姐的脚步

到ICU做志愿者

还没过19岁生日的李宇轩可以说是出生于医护世家,外婆曾经是医护人员,妈妈现在是医生,姐姐是护士。他是武汉助产学校毕业生。“妈妈和姐姐都在一线,想跟随她们的脚步。”李宇轩当志愿者的想法很简单。于是,他进入协和江北医院ICU,当起了志愿者,每天给患者输液、拔针、清理呕吐物、倒垃圾、翻身、量血压、发一日三餐……

回顾自己当志愿者的这段历程,李宇轩称,也担心过害怕感染,但是医护前辈们的照顾和安慰,以及病人的鼓励,让他安定。“我经常给一位病人喂饭,后来我要调岗,就告诉他‘从明天开始,会有别的护士给你喂饭’,他给我竖了个大拇指。”

穿上防护服,他是战士,但是脱下防护服,李宇轩还是个大男孩。他私下最爱打球,偶像是勒布朗詹姆斯,等疫情过去,他最想做的事就是好好洗个澡,去打场球!

志愿分发医疗物资

将“弹药”送到医生手上

未满20岁的罗明还在上大二,看到很多医疗机构急需志愿者的他,一直都想加入其中。2月中旬,在同学的介绍下,他如愿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一开始,爸妈不同意,他们担心我被感染。”罗明回忆,“我劝他们说,全国人民都来帮武汉,我是武汉人,有什么理由不去帮忙?”

医院的仓库有两个篮球场大,堆积了大量社会各界捐赠的物资。罗明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它们分发给各个科室的物资负责人。最忙的时候,罗明一天分发了1000多套防护服、数不清的口罩和护目镜,十几吨矿泉水和几吨酒精。“刚开始有些吃不消,浑身酸痛,路都走不稳。”罗明笑着说,但适应了就好多了。“社会各界都在努力。作为大学生,要有所作为。”

在社区 穿上红马甲

他们成为居民最信赖的人

社区最小志愿者

只想帮助有需要的人

徐栋是咸宁技术职业学院大一学生,学校放寒假后回到了武汉。封闭在家的他,总想为大家做些什么。“我身体很健康,看到有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就报名了,家人也很支持。”2001年出生的他,成为了武汉东湖高新区佛祖岭街道顺民社区年龄最小的志愿者。

每天,徐栋都会穿上大学军训时的迷彩服,戴上志愿者红袖章,做好防护出门做志愿工作。“早上核对200多户居民的名单,再将蔬菜、米油等物资一一对应打包好送到每栋楼下。遇到腿脚不好的老人,我会提上楼去。”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 ,不论是疫情前线的工作人员还是志愿者,你们是这个时代特别的英雄!谢谢你们!”这是几天前,小区居民七旬孙奶奶写来的感谢信。孙奶奶是空巢老人,儿女不在身边,行动也不是很方便,家里囤的菜所剩无几,老人的子女在社区微信群里向徐栋求助。

徐栋二话没说,帮老人购买了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老人住在六楼,没有电梯,徐栋爬楼梯把物资搬到老人家中。“老人和家人都挺感激的,我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徐栋低调地说。每天,小区的事,徐栋都随叫随到,他甚至还“没事找事”,在小区四处巡查,希望尽可能帮到需要帮助的人。

妈妈在社区一线病倒

她挺身而出当志愿者

胡雅雯,是武汉警官学院的一名大一学生。她的妈妈,是古田街万人社区副书记万红梅。1月下旬,疫情开始,万红梅和社区工作人员一道几乎每天加班加点。由于过度劳累,她得了感冒,不得不在家观察。看到妈妈劳累病倒,胡雅雯看在眼里,萌生了帮妈妈“减负”的想法。

前不久,武汉在全市范围内专项招募志愿者,征求了妈妈的意见后,胡雅雯决定选择妈妈所在的社区从事志愿服务,为封闭小区的居民提供食品药品代购、代送等服务。这事儿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轻松。每天,她都要把社区所有的门栋跑个遍。一天下来,买菜、送菜、接居民电话,虽然很辛苦,但平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姑娘,也收获了不少难得的经历。

胡雅雯说,当志愿者的日子,教会他们学着去理解和关爱他人,而在这个城市中,不论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大家都为着一个目标而努力,这让她感受到一种聚沙成塔的国家力量。

滞留武汉

成为隔离点志愿者

张迪,今年20岁,是广州大学大二学生。她原本准备1月22日从广州坐高铁回山东聊城,1月22日到达武汉,本来买了23日武汉到聊城的车票,一夜之间,离汉通道关闭,她滞留在了这个生病的城市。

辗转几处,张迪找到了中南路街汉庭怡莱酒店,店长得知她的遭遇后,立即向所在地群建社区报告,社区工作人员上报街道准备帮她申请滞留人员临时救助。第二天,怡莱酒店被收编作为防疫隔离点。中南路街正在面向全体居民招募志愿者,张迪选择了加入,在酒店隔离点协调收治新冠病人密切接触者。

分发一日三餐,询问隔离人员体温,期间还会被各种咨询和问题……小姑娘从一开始的害怕恐惧到现在游刃有余,也就短短的3天时间。“我不用担心吃饭和住宿啦,现在都是免费的,虽然回不了家,但是每天过的很充实,通过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相信武汉很快就能战胜疫情。”

在抗击疫情的各个环节

他们成了一颗颗螺丝钉

寿司店员工变医院保洁员

不怕脏 不怕累 不怕病毒

聂保旭是河南南阳人,原本在武汉一家寿司店工作。看着确诊人数增长,聂保旭很着急。他首先想到的是做志愿者。上网一搜,第一眼看见了同济医院急招污染区保洁员的信息。“我犹豫了一天才报名。”聂保旭坦诚地说。思考再三,他下定决心,去!

聂保旭(右)在医院 张晓乐摄

2月11日,他去医院报到,参加培训。12日上岗。“要管17个病房的保洁,还要给整层楼拖地。”聂保旭说,“我年轻,这点活不在话下。”勤快的聂保旭得到了所在病区所有医护人员的喜爱,护士张晓乐在工作群里写道:“聂保旭小帅哥非常勤快,不怕脏、不怕累、不怕病毒,很感动,为他疯狂点赞。”

和爸爸援建雷神山

共同见证“中国速度”

18岁的潘峰目前在读高三。1月27日晚,潘峰的爸爸潘志辉接到去雷神山支援建设任务的电话。在爸爸收拾行李时,潘峰突然说:“爸,我也想去,带上我吧。这个任务很光荣。”拗不过孩子的意愿,潘志辉还是带上了潘峰。

潘峰(右一)和爸爸(左二)在工地

“条件虽说艰苦,也还可以吧,在我预想之内。”潘峰说,爸爸常年做电工,但自己是第一次去工地,更是第一次住工棚。他们主要是根据施工图纸以及各功能区对网络的需求,规划弱电点位,做好施工规划。到后期工程抢进度的时候,他们早上6点左右起床,戴上口罩就开工,有时忙到第二天凌晨才回到住处,倒头便睡。

潘峰在隔离点上网课

2月17日,工程结束,潘峰和爸爸被安排送到武昌一家酒店隔离观察。14天来,潘峰每天都要上网课备战技能高考。回想这段时光,潘峰从来都没后悔过:“和平凡又伟大的工人叔叔们共同见证了中国速度,这次经历将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

潘峰在学校学习时的照片

远程在线手语翻译

成为病人和医生沟通的桥梁

“00后”陈鑫,是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的大一学生,也是一名手语翻译。2月12日下午,他在手语交流的微信群里看到一位解放军医护人员发布的招募手语翻译的信息,就立马报名。

和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后,他了解到在火神山医院感染四科一病区有一位75岁的聋人患者。于是,身在南京的陈鑫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多次为这位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接受救治的听障患者提供手语志愿服务。现在,他还随时在线待命,有任何需要随时上。

在“00后”的记忆里

可能根本就没有2003年的非典

面对人生中真真正正的

首个战“疫”时刻

小小的他们纷纷挺身而出

释放大大的能量


从“80后”

到“90后”

再到“00后”

一代代年轻人

有力接棒

让我们相信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没有一个成功不可创造


来源:长江云

编辑:杨阳

审核:余明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