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黑龙江省支援孝感医疗队应城分队队员、漠河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刘建,给远方的儿子写了一封信,全文如下——
亲爱的儿子:
见信如晤。2月11日上午,从写下请战书到驰援武汉,只有短短三个小时。这短暂的时间来不及过多的思考,提刀立马冲向祖国最需要的前线与死神搏击,支持我的选择果决的,是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素养与责任。
在孝感市支援的第十八天,我终于有时间静下来思考我选择的意义,我曾经和你说过的最多的就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尤其是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在新冠肺炎爆发的时刻,我很清醒人民正在面对的是一场无声的战争,苦难永远不是中华民族无法逾越的沟渠,所以我们应该而且一定要冲入硝烟弥漫及病毒肆虐的阵地营救,这是医生义不容辞的天职,这是共产党员永远服务与人民的宗旨。
这一段时间我走进了病毒侵袭的最深处,最是在真正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刻,思想才会最清醒,这次我想把所有的经历分享给你,想让正逐渐成为芝兰玉树的你真正理解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爸爸并不惧怕孤独,也并不惧怕死亡,我拯救过许多处于水深火热的病患,见证了无数个医学的奇迹,也手足无措的看到过人们的生离死别、肝肠寸断。但在应城市的ICU中,我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力量,这是我一定要写信分享给你的,那就是:中国的脊梁永远挺拔,舍身请命、为民求生计的人永远屹立于华夏大地,狂风骤雨无法击垮这个五千年底蕴的民族,电闪雷鸣无法震慑这个几万万人民大团结的国家,天崩地裂也同样无法改变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迎接伟大胜利的重要时刻。
在ICU支援的日子里,我看到了深受新冠肺炎之苦的人民在日夜抗争,病房内的工作人员日夜劳碌,病房外的人风雨兼程,我真正感受到了举全国之力向着一个光明的未来奔跑。
我没有在任何一个即将面临死亡的病患脸上看到一丝的绝望,充满的永远都是对我们的信任,永远都是最大程度上给予我们大胆挑战的温情;我没有在任何一个奔波忙碌,穿着“密不透风”、大汗淋漓的医生护士的行动上感受到放弃与失落;我没有在任何一个支持工作、为隔绝病毒保驾护航的其他工作者身上感受到孤独与无助;我没有在任何一个支援工作者、捐钱捐力捐物资的广大人民群众脸上看到责备与悔恨。
科学研究总是说人的注意力最多只能坚持三个小时,但是我们却可以在穿着工作服认真工作,不吃不喝不去厕所坚持六个小时,我的脸上被防护工具夹的出现结痂,腰酸背痛、彻夜未眠已经成为常态,即使在呼吸不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下仍在坚持。有一天抢救患者时,如果没有同事给的巧克力,可能后果不堪设想,我不知道未来是怎么样的,我也不知道能否去顺利回家送你去上学,给你一个拥抱,但是在大爱面前, 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就像我们曾达成过的共识:“先有大家,才有小家”。
成功的抢救了一名死亡边缘的肺炎患者也给予我巨大的成就感,他缓缓举起大拇指,用生命诠释抗争的意义时,我隔着护目镜流下了眼泪,让我感受到了2003年我站在非典抗疫一线同样的自豪感,我希望把这种责任带来的力量传达给你。
我在这里感受到应城人民的力量,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希望你也可以感同身受,在未来的学业上带上祖国的这份殷切期盼为服务失业添砖加瓦。我仍在这条拯救人民的道路上无怨无悔地前行着,有你的支持我一定动力倍增,你已经是一个价值观成熟的大学生了,你一定要在这个时刻肩负起男人的责任,照顾好身边的家人,成为家里的支柱,你92岁的太奶奶也需要你的宽慰,你70岁的爷爷仍需要你来关爱,你时刻奋斗在教育事业的妈妈需要你来照顾,你的行动在某种程度上与我同步,爸爸永远永远支持你。
我又要走向前线去倾尽全力了,与你分享之后,这次一定会更有力量,因为我知道还有一个不谋而合的灵魂在祖国的北端与我南征北战,去为中华民族的河清海晏前行,为祖国的歌舞升平奋斗,为人民的安居乐业不懈,去迎接十里春风,去感受那武汉四月樱花盛开的绚烂,去拥抱生命的光芒。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小我之行换人间之大爱!
爱你的爸爸:刘建
(孝感日报通讯员 林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