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 | 愈挫愈勇的“疫区”坚守者魏桂堂

03-15 15:16  

魏桂堂是云梦县隔蒲潭镇经济发展办主任,驻守在隔蒲潭镇人口最多的幺屋村。

幺屋村位于新旧云应公路两边,省道211穿境而过。全镇第一例确诊病人就出现在该村冯家湾,也是最早死亡的一例。面对如此大的压力,自疫情爆发以来,他连续近五十天时间,坚守着他的“疫区”阵地,无怨无悔。

幺屋村有四个自然湾,2800多人,在家人口1895人,其中武汉返乡人员209人,从腊月二十九他就值守他包的村。二月初,冯家湾一人因新冠肺炎不幸去世,这是全镇第一例。一般人听到这个消息如雷贯耳,惊恐万状。可魏桂堂面对这严峻的形势,别无选择,唯有坚守,方显责任担当。

在筛选中发现病例

按照上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不断一天的筛查要求,他带领村支部一班人,从约1900多人中,先后筛选出两例感染者,然后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将其送县医住院诊疗,从这两位患者中,又遴选出19位密切接触者,全部送县隔离留观点。

有效阻断传染源,不让其隔离对象留在本村居家观察,这一釜底抽薪的办法,赢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切割,分离。真正做到了干净,彻底。

虽然送走了感染者,隔离了密切接触者,但筛查中时不时出现发热发烧现象,有些属于正常感冒伤风的范畴,通过卫生部门的排查,让其居家密切关注其动向,做到了32个重点对象,武汉返乡209人的一日两查的巡查程序,抓严抓实。把对象包到每个村干部个人,做到心中有数,采取农户自查体温与专班直接筛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万无一失。

在“心跳”中保持定力

人多,村大,范围广决定着防控工作一刻也不能马虎,每发现一例,魏桂堂步步惊心。他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他临危不乱,稳扎稳打。

从全镇第一例在本村摸排发现,到这位患者去世,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没有在群众中造成恐慌。而是措施得当,隔离及时,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出现第一例后,魏桂堂的心始终悬到了嗓子眼上,稍不留神就出问题,一直到后来摸排出第二例,第三例的出现。

在布局上多管齐下

幺屋村交通位十分重要,两条公路穿境,如果不守住这两条主线,势必对整个隔蒲,整个云梦县带来严重后果,魏桂堂兵分两路,重兵把守,他和村支书徐连清各带一班,24小时在卡口上监控着公路两边的车辆和行人,还要迎接好各级领导的督办检查,工作量难以想象。

一方面把控人员流动,一方面维持着蔬菜的外销秩序,不聚众,不扎堆,规范戴口罩行为,做到防控与生产相结合,通过合作社将本村和周边的蔬菜销售出去,解决菜农卖菜难的问题。

同时在群众保供的问题上,组织志愿者专班,送货上门,满足村民各种需求,无一例上访投诉,稳住了百姓的正常生活,也就稳住了群众的心。

在坚守中赢得赞誉

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魏桂堂同志日夜和村干部日夜战斗在“疫区”一线,近五十天的日日夜夜,他没有睡好一个安稳觉。他的脚步丈量着幺屋村的每一寸土地,所到之处,村民们喊他魏主任,有一次他抽空余时间回家换衣服,人还未进门,就被患病的爱人,挡在了楼梯口,因为他是疫区回来了,爱人又心疼地端出一碗热腾腾的鸭汤递给他,蹲在地上吃了一碗,拿上换洗衣服,匆匆忙忙赶回村里,投入抗疫战斗中。

他知道上面的指令一道接着一道,预示着形势越来越严峻,所以要管控好人员的流动,不仅是卡口挡住外来人口输入,而且也要把关好自己“疫区”人员的输出,扩散。利用广播吼起来,标语贴出来,横幅挂起来,党员动起来等形式,大张旗鼓宣传“禁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不流动,不聚会,不串门。死死守住着这一方被感染的土地,不被蔓延发展。

有时冷饭就餐,有时泡面充饥,有时饥肠辘辘挨饿,他从疫前的130斤,到现在的110多斤,用近20斤的身体代价,坚守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承诺“疫不退,人不还。” 谱写出一名乡镇基层工作者的“抗疫”赞歌。

来源:云上云梦

编辑:彭丽雯

审核:余明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