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孝感市国税局在应城、孝昌、安陆三个基层分局启动试运税收执法督察闭环管理智能化平台,标志该局税收执法督察走向了税收现代化。
一是“闭环”督察,实现执法督察常态化。按事前、事中、事后梳理税收执法监控工作事项360项,风险点1200余个,将执法督察工作渗透到税收工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形成一个督察闭环,实现由执法督察阶段化向常态化的转变。岗责对接,日常督察“自主做”。对前台受理的工作环节和后台处理流程进行无缝对接,形成一个日常发现问题、推送任务和落实工作的管理闭环,使税收执法督察渗透到每个执法环节、每一个时间节点,倒逼日常督察自主做。工单引导,督察事项“限时做”。每项执法监督事项都有一个工单,并列示政策依据、风险提示和工作时限,引导岗位人员如何做、怎么做、做什么。任务推送,督察问题“延伸做”。当税收执法过程中发生执法疑点,除及时向执法人员推送执法督察工单外,还向相关税源管理部门、责任人推送税收执法风险提示和纠错工单,延伸执法督察触角。
二是“智能”督察,实现执法纠错实时化。“智能化管理平台”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以生成工单的形式自动提醒、纠错,并以短消息的形式提醒相关执法岗位人员处理。事前预警,做到督察关口前移。“智能化管理平台”和手机APP客户端,自动提取系统执法数据,对涉税事项的流程、工作时限、审批权限、办理结果等进行全面、及时的监控,发出风险预警提示工作单。事中阻断,做到督察效能前置。按照工作岗位职责和要求,自动分析各流转环节办理是否及时、是否应办未办、是否办理结果不完整,处理结果不符合规定等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工作环节和流程进行阻断。事后治理,做到督察信息共享。相关的税源管理部门对推送的疑点数据进行实地核查,找出疑点数据产生的原因,纠正税收执法不规范行为,并将核查的情况反馈到执法督察部门,形成大督察。
三是“数字”督察,实现执法管理精准化。评价执法行为。利用“互联网+”思维与大数据技术,自动提取系统执法数据,对税收执法存在的风险、不正确的税收执法行为等进行自主分级分类推送、反馈和效果评价,用信息技术带动执法督察的闭环运行。过滤执法风险。以风险预警提示管理为导向,前置执法督察,对办税服务厅向税源管理部门推送的工作事项,按事项风险级别高低,设置风险提醒一并推送。痕迹管理过程。智能平台全面记录执法督察落实过程,每一个工作步骤、环节都留下痕迹,实现“工作流程化、流程痕迹化”。
四是“开放”督察,实现督察服务人性化。我们在管理平台中构建了纳税人、办税服务厅、税源管理部门、管理机关、第三方机构五个“端口”,形成“闭环+开放”的系统化督察结构,促进税收执法督察方式转型升级。变“内部督察”为“外部服务”。平台的纳税人端,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理相关业务,即发起税收执法事项,对国税机关服务或管理行为进行评价、投诉并获取反馈意见;在平台的办税服务厅端,平台将收集纳税人对执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纳税人精准解答相关政策。变“执法监督”为“管理服务”。管理平台的运行,将促使督察内审工作由以往的监督执法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例如,平台的办税服务厅端,按照相应执法事项,向相关执法人员推送执法风险点,防范执法风险;平台的管理机关端,筛选执法问题中需要管理机关进行整改的问题,推动到管理机关,将有效促进管理的优化。变“单向督察”为“多方互动”。平台的第三方机构端,通过与第三方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获取相关数据,与税收执法数据进行逻辑比对、分析、调查、反馈等应用,在内部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的基础上,实现外部信息共享、多方互动,促进执法监控指标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同时更加有效织密税收执法督察的防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