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康复科,我们终于团圆

04-17 14:24  

中医院康复科,一个有爱有温暖的地方,就像是我们的家。



这个家很特别。我们科34名医务人员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却共同怀有团结一致、积极拼搏、乐于学习、敢于创新的精神,合力为行动不便和有需求的患者服务。

这个家很特别,会根据每位患者的疾病状态给予最适宜的个性化诊疗方案、治疗手段与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濒临破碎的家庭减轻了负担,让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又重拾信心和希望。



这个家迎来送往,让无数康复患者经过系统化规范治疗,满意的回归到各自的家庭与社会。

1月23日,随着疫情爆发,我们科室这个充满活力的大集体逐渐分崩离析,从最开始的援助,到借调,直至2月6日接到紧急通知,我们的家暂时关闭,全部被调离岗位,前去发热留观酒店扎营驻守。

在分别的当天,可以看出每个人的不舍,谁敢说不害怕“新冠”呢?很多医生都是家里的顶梁柱,许多护士都既为人妻又为人母为人女,诸多责任一肩挑。

但是,我们不能退缩,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没有退缩的理由,必须勇敢的站出来,只有国泰,才能民安!

驻守的第一天,每个人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我们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的带领下,布置我们的新战场、制定我们的工作流程与人员分配。



在这环境陌生、人员紧缺、物资匮乏、任务繁重的一周里,李护士长改了无数次的班次和时间,都是为了能在现有物质条件下为发热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与照护,同时也要保障不能让我们体能透支,以利坚守到战役最后一刻。

在这期间,何主任痛风发作,踝关节红肿疼痛致行走困难,他却强忍着痛苦笑着跟我们说:“小问题,不要紧”,始终坚持每天不间断的工作,他是不想让我们担心……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的业务越来越熟练,每天都在接受新的发热病人和经过治疗观察确认排除新冠的患者,看起来顺利的每一天,护士长却从未真正安心过,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发热病人的病情转归,同时也在竭尽所能做好我们的安全防护。

平时普通的服务工作,在这个时候变得如此艰难。每一位医护人员都黑夜白天的熬着,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医疗护理治愈服务,还担任清洁工、送餐员、电话客服、知心大姐、消毒人员、客房阿姨……其中每一项工作,听起来确实不太难,但我们每一项工作都必须在穿着白大卦,防护服,隔离衣,戴着N95口罩、护目镜、双层手套的情况下进行,汗流进眼睛里不能去擦、工作时间内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我们共度的这38天,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将会成为我毕生难忘的记忆。

我们所有医护人员在一线、二线奋战,对家里只会报喜不报忧,但心怀担忧的父母何尝安心过,每天等不到我们的消息,都不敢合眼睡觉,看着视频中那熟悉的面庞被口罩、帽子压出的深深痕迹,都忍不住心疼落泪,这些他们都不会说,也不能叫你回来,他们知道医护人员的责任和使命,他们只能默默祈盼自己的孩子能够早一天平安归来。

所有经历的一切,都缘于我们是医务工作者。

我不仅仅是一名护士,我还是父母的孩子,是中医院康复科这个大家庭的孩子。这次疫情爆发,让许多本没有交集的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交集,在相识相知的过程中,大家虽然都很苦,但心里很甜,在医患交集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团结一致的心,看到了我们中华儿女的强大力量,中国,真的是个振奋人心的国家!



最美逆行者终于归来!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我们医院全面消毒成为清洁医院,我们也都回到了康复科,我们的家!

腰腿痛的患者,中风后遗症的患者,需要康复治疗的所有患者,都等着我们归来,他们随时关注着我们,一听到开科就来科室说:“你们终于回来了!”

“你们有多少人我都记得一清二楚”。

“你们真的辛苦了”。

这些话语很普通,但听在我们心里真的很暖。

回到康复科,我才感到了真正的安心。回来后病人天天爆满,忙不过来每天加班,但还是觉得很幸福,或许,因为这是家的缘故吧!

我觉得我很幸运,就算疫情蔓延也没有让我和康复科的家人们分开。

来源:云梦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霞

审核:余明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