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草木葱笼。云梦县义堂镇红光村的扶贫产业果蔬大棚内一片繁忙景象,几个村民正在采摘成熟的辣椒和茄子。“我们天天在这里做事,一个月不耽搁的话,可以搞一千五六百元,老板也很好,一天还管一餐饭。”已脱贫的村民张桂芳高兴地告诉记者。
2018年,为发展壮大村级扶贫产业,推动贫困户家庭成员就近务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村出列、户脱贫目标,红光村村委会流转土地100亩,整合资金150万元,新建标准果蔬种植大棚98个,引进云梦红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经营,采取"市场+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经营模式,引导农民产业转型,发展高效农业,提高经济效益。大棚常年可种植藜蒿、花菜、茄子、辣椒、黄瓜、苦瓜、甜瓜、西瓜等多种时令蔬菜和瓜果。
“ 我们的云梦红新果蔬专业种植合作社的大棚设施是由县扶贫办支持建设的,2018年被评为扶贫农场,带动五户贫困户就业,亩产量是5000公斤左右,年产值达到200多万元”。云梦县红新果蔬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柯小军说。
近年来,云梦县义堂镇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合作社连基地,基地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带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产业扶贫的新路子。大力发展果蔬、稻蛙、小龙虾等本地特色产业,构建了制定一个产业规划、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产业基地、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社、完善一套服务体系、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的“六个一”产业扶贫体系,带动了全镇80%以上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云梦县义堂镇党委副书记张双平告诉记者,义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产业基地发展和建设,利用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建设稻蛙连作基地50余亩,大棚果蔬种植基地1500余亩,小龙虾养殖基地3500余亩,带动了贫困户和村集体增收,每个村都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和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大棚果蔬种植,稻蛙工作小龙虾养殖等优质稻品种更新等其他产业。利用扶贫资金1000余万元,打抗旱机井十余口,修建硬化基地道路3000余米,带动了基地建设,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高效高科技农业产业的发展。
来源:云上云梦
编辑:彭丽雯
审核:余明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