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潭码头曾经是孝感联通外界的重要交通枢纽,承载着几代老孝感人的记忆,随着上世纪50年代老澴河改道,城隍潭码头的航运功能逐渐减弱,老码头也淹没在城市发展历程中,自老澴河综合治理项目启动以后,让城隍潭码头重见天日成为了很多老孝感人的心愿,3月25号城隍潭码头挖掘工作正式启动,近2个月的时间,如今老码头的挖掘工程进展如何?跟随镜头一起去看看。
在城隍潭老麻糖厂对面就是老码头的挖掘现场,近2个月的挖掘时间,老码头的原样逐渐展露出来,沿着挖掘出来的石阶一路向下走,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个高约5米,长约80米的城墙和码头。
为方便考证,挖掘现场被分为ABCD等几个区域,层层叠叠位置摆放不同的石块,印证了史料记载的关于码头曾被多次修缮的记录,从南宋到现在城隍潭码头历经千年,如今斑驳的城墙和石阶重见天日,古老的城隍潭码头再一次向世人展现出它曾经的美好。
古时航运是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发达的航运也带动着城隍潭码头沿岸繁荣发展,在孝感就一直流传着“金西门,银南门”的民谚,当时城隍潭码头所在的西门是最大航运集散地,人来船往贸易繁华,孝感县志中曾用“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渔火”来形容当时“金西门”的盛况。
1959年老澴河改道前,老澴河直通长江,城隍潭码头也成为了长江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千百年来城隍潭码头屹立不倒,沿岸居民依水而生,码头上也随处可见古人的智慧。
随着城隍潭老码头挖掘工程的持续进展,还将有更多的历史文物重回人们视线,挖掘工程预计5月底结束,随后相关部门将对老码头进行测量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