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峰公司试验中心化身太空“医生”,为“天琴一号”部件“问诊”

06-02 18:50  

5月21日,天琴计划首颗试验星“天琴一号”任务周期正式结束。

天琴一号卫星设计概念图 

(图片来源:中山大学天琴中心)

当天,红峰公司试验高级技师吴晓峰,收到来自中山大学“天琴一号”项目组相关产品负责人微信:“‘天琴一号’完成在轨技术验证,所有结果优于任务要求,红峰试验中心协助完成环境试验的光学部件表现出色。”

由国家航天局正式立项的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关键技术试验验证卫星“天琴一号”于去年年底在太原发射成功,承担着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六大技术的在轨验证任务,任务为期6个月。

2019年12月20日,天琴一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 

(图片来源:中山大学宣传部)

“技术验证结果超乎预期的优良表现,除了所验证技术本身的成熟之外,离不开卫星平台的优良表现,这是科研机构与工业部门的一次漂亮协作。”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首席科学家罗俊院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红峰公司是与“天琴一号”合作的企业之一,为某光学部件做振动、冲击、冲击响应谱、热循环试验、热真空试验五项试验,并设计试验工装。红峰公司环境与可靠性试验中心,是湖北省唯一能够承担太空环境模拟试验的实验室。实验室有大位移、大吨位、高精度的振动控制分析系统,能够再现太空发射过程中苛刻的力学环境,具备力学试验精准的分析能力,能够准确把准产品的“脉搏”。

“进行环境试验的光学部件的主要材料是玻璃,它对试验强度的精准性要求极高。”吴晓峰说,经过研究,试验队伍设计出一套特殊的工装,能应用在五种试验之中,大幅节省试验成本和试验周期。

同时,他们在振动和冲击响应谱实验中精准把握试验控制精度,防止结构共振。通过试验,试验中心提供了多维度的精准振动测量分析,让“天琴一号”项目组了解产品的内部振动响应情况,找出了光学部件结构上的缺陷,项目组经过几次改进,结构强度趋于合理,并通过了五项太空环境试验验证。

罗俊接受采访时透露,“天琴二号”项目建议书已于今年初交给上级有关部门,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部分技术已经成熟,并在“天琴一号”上经过检验。“天琴二号”计划在2025年前后发射。

来源:湖北三江航天红峰控制有限公司 

编辑:孙亚莉

审核:余明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