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 | 自创特色烧烤品牌 孝昌汉子带领贫困自谋职业者同圆“烧...

07-05 17:31  

一个仅有初中文化的孝昌汉子,1995年只身来到河南郑州干过油漆工以后,以一个路边烧烤摊为起点,用十年时间,研制出了一系列烧烤美食配方、加工工艺,在竞争激烈的饮食业,有了一个自己的烧烤品牌“你考清华,他考北大,我烤面筋”,2015年回到孝昌先后将手艺传授给了10多名自谋职业的贫困人员,带领大家一起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他就是“你考清华,他考北大,我烤面筋”的创始人——武应洲。

1995年,33岁的武应洲只身来到郑州做过油漆工,后来跟一个路边摊主学习了几个月的烧烤后,就自己开了一个露天烧烤摊。这个烧烤摊的位置尽管有些偏僻,但是工作台总是被他擦得干干净净,各种食材摆放得整齐有序。郑州人喜欢吃面食,尤其是面筋,以纯手工制作而成,蛋白质含量达百分之七十五,因此烤面筋最好卖。武应洲最初烤面筋时,尽管配料捡最好的的用,可他总是觉得味道不过关,每天光临自己烧烤摊的顾客寥寥无几。尽管光开始创业并不顺利,武应洲没有退缩,因为他无路可退。武应洲暗下决心 “我就是要用这不起眼的面筋干出一番事业来。”

烤面筋是将面筋用竹签串上后,直接拿到炭火上烤,然后放上一些调料,填料直接决定了面筋的味道香不香。明白个中道理后,武应洲就一门心思地研究起填料来,他买来各种各样有关调料的书籍细细钻研,还请教了当地一些有烧烤经验的师傅,边烧烤边研究,逐渐积累了一些烧烤经验后,武应洲发现调料中的学问的确很多,盐、胡椒、芝麻、孜然、辣椒……各有特性,放什么料,放多少,都是有讲究的。为了取长补短,武应洲吃遍了当地有名的烧烤店、烧烤摊,虚心学习、请教。经过近半年的实验和不断完善,武应洲终于有了自己的独家配方,由30多种大料配制而成,让人吃后口口留香。自此他的烤面筋生意越来越好。

后来武应洲将烧烤摊摆到了学校附近,尽管这里的烧烤摊有十好几家,但是生意数武应洲的最好。后来,他又广泛接受顾客的建议,新增了烤羊肉串、烤猪肉串、烤火腿肠等新品种,使他的烤串品种多达二十多种。并将研制出的新配料、新方法和新品种推出后,果然受到顾客的热烈欢迎,每到放学高峰时,都有人排队等座位。后来武应洲的妻子想自己再开一个烧烤摊,为了创出自己的品牌,武应洲于是就有了给自己的烧烤摊取个名字的想法。看到放学后在自己烧烤摊前排队购买烧烤的高中生们,武应洲立即想到了自己的烧烤摊的名字——“你考清华,他考北大,我烤面筋”。

后来武应洲的女儿出生后,妻子就只好在家带孩子。当女儿要进入小学读书时,武应洲这才意识到,由于户口不在郑州,加上加上郑州周边村庄到处拆迁,女儿没有固定的学校读书,也没学籍,为了女儿的将来,只好带一家老小回到家乡孝昌。为了方便照顾女儿读书,武应洲和妻子同时干起了流动烧烤摊,名字统一使用“你考清华,他考北大,我烤面筋”。妻子在东城中学和一中附近做烧烤,武应洲每晚将烧烤摊设在了花园北大桥以东的河堤下,生意都十分兴隆。

看到武应洲的生意这么好,其侄子提出了想跟着他学手艺,然后也搞个“你考清华,他考北大,我烤面筋”的想法,一想到侄子为人厚道,但家庭条件不好,其自身无一技之长,就爽快地答应了,这也是武应洲回孝昌带的第一个徒弟。看到“你考清华,他考北大,我烤面筋”的烧烤摊,无论到哪里都受到食客的欢迎,找上门来想跟武应洲学烧烤手艺的人不少,但是武应洲答应的人却不多。武应洲说:“做我们这一行,首先必须为人厚道,不能唯利是图,使用的食材必须新鲜和足量,因为大家使用的是统一品牌,一人坏了信誉,就砸了整个牌子”。自2015年武应洲回到孝昌,到2020年6月底已经有6个年头了,可武应洲只带了8个徒弟,算上武应洲和妻子的烧烤摊,“你考清华,他考北大,我烤面筋”的流动烧烤摊正好10个。如今,武应洲每天依然在北大桥以东的河堤下摆摊,他表示,如果遇到为人厚道的无业贫困人员,会继续义务传授自己的烧烤技术,也希望自己能帮助更过的人摆脱贫困,勤劳致富。

记者:宋俊初 通讯员:徐世春


来源:孝昌融媒

编辑:汤静

审核:黄黎 余明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