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强降雨持续不断
我市“一江三河”水位持续高水位运行
昨日12时、17时
澴河孝感站、府澴河卧龙潭站
洪峰相继过境
洪峰水位分别达到
30.63米(超警戒水位3.04米)
29.73米(超保证水位0.04米)
7月17日下午三时左右,澴河控制站——孝感水位站洪峰平稳过境,洪峰过境后水位开始缓慢回落。
洪峰如何定义?
高水位运行又意味着什么?
洪峰如何定义?
通常发生洪水时才会出现洪峰。
洪峰按照洪水次数划分,指每次洪水水位或流量过程中的最高点。处于洪峰时,洪水的流量最大。
如果单位面积的降雨量大于水流量,雨水就会一点一点地积累,一旦流域广、路程长,就会形成洪峰。
洪峰出现时,河流侧向压力增大,会对河堤造成一定影响。洪峰水位越高,大坝压力越大。
洪峰相应的水位,称为洪峰水位,可以通过水文模型模拟水位线来确定,也可以由水文站直接测定。
设防水位、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
设防水位 是指汛期河道堤防已经开始进入防汛阶段的水位,即江河洪水漫滩以后,堤防开始临水,需要防汛人员巡查防守。
此时,堤防管理单位由日常的管理工作进入防汛阶段,开始组织人员进行巡堤查险,并对汛前准备工作进行检查落实。
警戒水位 是堤防临水到一定深度,有可能出现险情、要加以警惕戒备的水位,是根据堤防质量、保护重点以及历年险情分析制定的。
到达该水位时,防汛工作进入重要时期,防汛部门要加强戒备,密切注意水情、工情、险情的发展变化,在各自防守堤段或区域内增加巡堤查险次数,开始日夜巡查,并组织防汛队伍上堤防汛,做好防洪抢险人力、物力的准备。
保证水位 是根据防洪标准设计的堤防设计洪水位,或历史上防御过的最高洪水位。当水位达到或接近保证水位时,防汛进入全面紧急状态,堤防临水时间已长,堤身土体可能达饱和状态,随时都有出险的可能。
这时,防汛部门要密切巡查,全力以赴,采取各种必要措施,保护堤防安全,并对于可能超过保证水位的抢护工作也要做好积极准备。
截至18日,我市“一江三河”已超警戒运行11至16天。而长时间的高水位运行,会给江河堤防带来巨大压力,发生河岸坍塌、堤身及堤基渗漏等险情的风险系数也更高。
水退了平衡被打破,更容易发生险情
昨日洪峰过境后,府河、澴河水位开始回落。17日晚,市防办提醒,退水的时候堤防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千万不可麻痹大意、不能掉以轻心。
据悉,当河道退水,堤防临水坡水位下降,堤坡就会失去外水压力的支撑,受力平衡被打破,原来渗入堤防内部的水分在渗水压力和自重作用下就会向外溢出,容易造成堤坡失去稳定,松软的堤坡就可能发生滑坡、坍塌。
资料显示,在1998年、1999年、2016年,都曾在退水过程中出现过险情。
在市防办昨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府澴河堤防防守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有关单位按照“二级响应、一级战备”的要求,上足领导、上足劳力,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险工险段、砂基堤段、穿堤建筑物、堤防附近洼地、水塘等易出险区域巡查,严格落实巡查频次,做到24小时不间断巡查。发现险情立即上报,并及时进行应急抢护处理,安排专人盯守,密切监视险情发展变化情况。发生重大险情第一时间上报市防指。
降雨仍在持续,
水位居高不下,
防汛不可掉以轻心
气象部门分析,今天晚上至明天白天,我市还将遭遇一次强降雨过程,预计北部雨量80毫米左右,南部60毫米左右。
水文部门分析,根据长委最新预报,受三峡水库出库流量加大影响,长江汉口站水位将缓慢上涨,22日8时达到28.60米,超警戒1.30米。受长江高水位顶托影响,府澴河水位下降趋势逐渐变缓。预计20至21日府澴河流域又会迎来新一轮涨水过程。
当前,府澴河下游水位依然较高,堤防在警戒水位以上运行时间长达11天之久,后续退水速度放缓,防洪形势仍然严峻。
降雨仍在持续,水位居高不下,防汛还是一刻也不能放松!
近期天气情况:
7月18~22日前雨后晴,前期(18~19日)将有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大部地区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后期(20~22日)以多云天气为主,多阵性降水。
7月18日:阴天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气温22~30℃,偏北风2~3级,阵风4~5级 ;
7月19日:小到中雨转多云,气温 26~31℃,偏北风 2~3 级 ;
7月20日:多云有阵雨,局部雨量中等,气温 23~27℃,偏南风 2~3 级;
7月21日:多云,局部阵雨,气温 24~31℃,偏南风 2~3 级 ;
7月22日:多云,气温 25~34℃,偏南风 2~3 级 。
来源:孝感日报
编辑:孙亚莉 实习编辑:张蓦然
审核:黄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