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沿着宽敞平整的水泥路驶进孝感市孝南区杨店镇栖凤村,太阳能路灯和银杏、楠树等行道树在路边挺立,一片片吴茱萸基地、桃园、茶园、橡树园在我们眼前渐次铺展,与周边青山绿水、白墙黛瓦相映生辉,宛如一幅美丽的乡村山水画卷。
"昔日穷乡僻壤,今朝幸福家园。这些变化,是在孝南区政协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国胜带领下共同干出来的。"村民们深有感触地说。
你们就是我亲人
栖凤村位于杨店镇最北端,由原铁坝、新风和定新三村合并组成,原铁坝村是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有贫困户57户117人。
2018年3月,驻村第二天,张国胜就来到贫困户家中走访。
一进程菊娥的家门,张国胜的心就揪了起来:老人坐在厨房的小板凳上,手里端着一碗饭,灶上面放着一碟小白菜。厨房后面一阵阵臭味飘过来,把刚进门的张国胜熏得坐立难安。
程菊娥一家3口人,小儿子性格内向,在外打工;大儿子邬永锋患先天性软骨病,36年来几乎没下过床,吃喝拉撒都是老人一手料理。
此情此景,让张国胜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你们是贫困户,更是我的亲人!你们的苦就是我的苦!”
张国胜联系孝南区残联,帮邬永锋申请了轮椅和一套两件沐浴具、如厕具。他还自掏腰包送去一张崭新的席梦思床。房间打扫清理后,口齿不清的邬永锋笑得合不拢嘴。
栖凤就是我故乡
“80多斤菜油竟卖了700多块钱,十几年来破天荒哟!”贫困户张友和开心地说。
栖凤村区位偏僻,一座灌溉渡槽年久失修而荒废10多年。2019年2月,张国胜在充分调查论证后,采用地埋暗管PVC输水管道技术,仅投资20万元就完成对渡槽的改建工程。当年6月,夏秋连旱,改造后的抗旱台渠和蓄水塘堰发挥作用,全村水稻大丰收,秋冬作物也播下去了。这才有了张友和的喜悦。
近年来,张国胜先后组织、协调、申报各类资金近800万元,为栖凤村建光伏电站、新修道路、扩挖塘堰、修建广场、建设晒场、改建渡槽、安装路灯、装自来水、绿化美化等项目25个。
特别是去年国庆节前,投资100万元的自来水工程建成通水,一股股清甜的自来水流进了每家每户,也流进了每个村民的心田。
肩上扛的是责任
“扶贫工作不仅是一项事业,更是我们这些共产党人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是张国胜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发展产业扶贫,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夯实基层党建……驻村以来,张国胜在栖凤村进行着艰难的探索。
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支持下,张涛投资建设吴茱萸产业基地500亩,按照“合作社+基地+党支部+贫困户”的模式,探索“企业承包、村民承租、集体收益、三方共赢”的产业扶贫之路。仅此一项,100多个贫困户和村民每年平均增收3000元,村集体年收入近10万元。
作为2019年孝南区唯一被授予“全省绿色乡村”称号的栖凤村,一个种植美国橡树500亩规模,在湖北数一数二,经营品种“天上地下都有,种养旅游齐全”的橡树庄园功不可没。在张国胜的协调下,庄园主人闵宝军不仅成为贫困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带动本村和邻村贫困户10多人脱贫致富,年为村民土地流转、打工和村集体经济贡献50万元。
“村集体经济产业从一无所有,到现在已形成500亩吴茱萸基地、300亩小龙虾基地、2000亩苗木花卉基地和2座光伏发电站。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410元,村集体经济达到16.8万元,2020年有望突破27万元。”2019年10月10日,在村出列户脱贫民主评议大会上,张国胜的讲话赢得现场群众的热烈掌声。(来源:孝感日报 特约记者陆新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