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劲与生机——孝感市推进疫后经济重振综述

08-06 09:11  

事非经过不知难。

今年以来,孝感经受住了多重严峻考验:疫情防控阻击战、疫后重振攻坚战、防汛救灾突击战……硬仗一场接一场,“大考”前所未有。

大考面前,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孝感乘风破浪、迎难而上、锚定前行,顶住了巨大压力。今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逐步向好,好于预期,稳住了基本盘。

“两资一促”,稳住基本盘

当疫情退去、城市复苏,孝感按下重振“快进键”。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孝感完成GDP总量达901.38亿元,恢复到上年同期八成,居全省第5位。与一季度相比,GDP增速回升19.7个百分点。

从暂停到重振,孝感在大战大考中抓机遇、争政策,变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机遇,把“两资一促”作为稳增长、促发展不变的主题,每季度开展一次项目“四看四比”拉练活动和招商集中签约活动,精准服务重大项目建设。

3月26日,孝感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市高新区、市临空区和7个县市区同步举行,项目总投资2245.3亿元,标志着我市按下重大项目建设、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快进键”。

抢抓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机遇,加大项目谋划对接力度,上半年共争取到上级竞争性资金44.7亿元,新增政府债券资金23.9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20.5亿元。

各地“马不扬鞭自奋蹄”,竞相发展。7月16日,总投资6.2亿元的网营物联汉川智能供应链运营中心项目开工,建成后将成为立足武汉、辐射华中、国内领先的区域供应链运营中心。

而3月底已开工建设的华工高理物联网用传感器产业化项目,投产后可年产PWM加热系统及控制组件75万只(套),主要应用于智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

“要把因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我们将蓄力起跳,进一步加快在新领域开疆拓土的步伐。”华工高理总经理聂波说。 

纵观全市,目前全市在库在统的467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应复尽复;32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5.2%。

一批在建项目跑出“加速度”。金凤凰年产40万吨高强瓦楞纸、中顺洁柔年产30万吨生活用纸等一批项目已投产达效。维达年产18万吨生活用纸、佳兆业空港凤凰科技城启动区、孝感协丰外商产业园、好莱客木质家具生产、航天重工高端智能重型矿用装备、华中光电军民融合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

项目赋能,育新机开新局

疫情阻隔了物理距离,却孕育出新的格局。

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市招商队伍创新方式,改“面对面”交流为“屏对屏”沟通,当面签约变为线上签约,持续开展“云招商、云洽谈、云会商、云签约、云服务”,让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推进不断档、不松劲。

不仅如此,我市围绕人工智能、互联网远程医疗、医用防护用品、医疗服务保障、电子商务、城市服务等领域狠抓项目策划,强链补链壮链,补齐发展短板。

疫情期间,全市各地举办网络推介会8场次,视频连线52人次。全市第一季度招商引资集中签约29个项目;第二季度招商引资集中签约活动上,又签约27个项目,签约项目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农旅养融合、生物医药、农业产业化等领域,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好,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机制抓招引,只争朝夕擂项目,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

作为高新区创新招商模式、市场化运营产业园区的示范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激光产业园采取“产业基金投资+重资产建设+优惠政策扶持+企业拎包入住”的模式,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0亿元,年入库税收2亿元以上;

总投资10.8亿元的汉正服装城智慧衣谷4.0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年内确保投资4亿元以上;

总投资5亿元的以色列·荷兰富邦数字农业项目破土动工,将引导和带动应城及周边地区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升级……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保住了市场主体,经济回升就有了动力和支撑。各县市区与市直“三区”拿出“赶考”状态,乘风破浪、步履坚实:

4月21日,市临空经济区举办佳兆业生命健康产业云招商推介会,临空经济区与佳兆业双方就区位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智慧运营等方面进行推介。

4月30日,安陆市举行招商引资推进会暨项目“云签约”仪式,透过屏幕与煌盛管业、聚精瓷业、华凯鞋业材料等9个项目牵手成功。

7月25日、26日,孝南区、大悟县分别举行2020年“招商引资月”项目集中签约活动。

……

项目赋能,汇聚成孝感经济逆境复苏、回归常规的强大动力。

惠企暖企,提振信心

双桥食品公司副总经理周文君5月时还愁容满面:“疫情造成订单骤降,销售下滑,出现亏损。”

汉口银行孝感分行获悉后,迅速进行评估,开通审批绿色通道,给双桥食品公司的6000万元专项再贷款很快发放到位。“目前公司正开足马力生产,200多名工人全部上岗。产品供不应求。”周文君说,“艰难时刻‘搭把手、拉一把’,我们感动之余信心倍增。”

一段时间,生产停滞,市场关闭,交通停运,社交停摆,疫情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深度、广度、力度空前。

市委、市政府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工作举措,加快推进企业和重点项目复工复产步伐,在变局中开新局,于危机中寻先机,引导企业提振信心。

为了缩减企业复工复产报批时间,我市开启“两线”结合快速审批模式,从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发改、经信等部门抽调专人组建审批专班,“线上”、“线下”同时审批。

3月15日起,我市开始有序放开人员管控,在孝务工人员凭健康“绿码”即可全市通行。265辆应急车辆随时待命,全力护航生产要素供应。

3月21日,我市创新实施市区两级并联审批,市指挥部会同市高新区、孝南区指挥部,一天内批复企业和工程项目657个。

就在同一天,孝感“96196”正式上线,成为全省首个企业复工复产24小时服务热线,直通市场主体和市民群众,截至目前,96196热线累计提供咨询服务6155次。

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建立“企业氧舱”,帮助313家入舱企业融资22.3亿元;推荐305家企业纳入国家和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已有97家企业获得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136笔、金额27.42亿元。

减税降费、缓缴税款、减租降息……我市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稳住产业链供应链。1-5月,全市税务部门为企业退抵税1.89亿元,办理延期缴税6000万元,累计落实新增减税降费5.92亿元,其中落实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2.74亿元。

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统筹安排领导干部联系包保重点企业、领导干部走访服务企业专项和“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帮助企业活下去、能发展。上半年,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2家。

对标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出台了《关于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若干措施的实施方案》,聚焦项目投资“堵点”,全面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开展不见面审批,全市政务服务时限缩减率达77.83%。

“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全市经济发展的基本盘稳固,政府调控机制持续有效,各项政策落地生根。虽然经济运行短期内带来的影响还将持续,但全市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发生改变,经济发展受到的影响总体可控。”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锚定更高质量发展目标,为经济加快复苏蓄势,孝感疫后重振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孝感日报 记者蒋润涛  实习生李依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