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构建新格局 ——孝南区陡岗镇袁湖村治理路径探访

09-14 08:45  

面对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3名村干部如何组织、发动、守护1560余名村民?

孝南区陡岗镇袁湖村以“党建+村民理事会”为引领,充分发挥各理事会作用,发动湾组群众开展测温、消毒、保供等工作。全村出现1例确诊后,阻隔及时,再无蔓延。“党建+”搭起共共治共享新格局,袁湖村交出了乡村治理的优秀答卷。

多元主体形成治理合

60多岁的刘改盖是党员,也是一名退休教师。1月24日,袁湖村封村后,身为五组理事会成员的他说:“我应该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挑起湾里疫情防控的担子。”

但是,这个担子并不好挑。

封村第一天,两名外出打完麻将的村民坐的士回村,再从田埂步行回家。“不行!必须想办法管住大家的脚。”1月26日,刘改盖自制了一张“考勤表”,对村民“打考勤”:每天上午十点钟带着志愿者挨家挨户查一遍,晚上九点多钟再查一遍。“一个人不在,问去向,四个人不在就考虑是不是躲着在打麻将。”刘改盖的“考勤”摸排法,很快在全村推广。

在刘改盖的带领下,五组巡逻队员守土有责、防疫有方。2月17日,为了制止两位爱出门的老人闲逛,巡逻队员在他们家守了一整天。遇到不听话的老人,他们还通过拍照上传至群的办法,动员各自子女打电话“教育”。

袁湖村村支书袁少敏说:“60多岁的刘老师自发组织群众巡逻值守、消毒、测体温,全湾无一场麻将和聚集活动,其奉献精神值得学习!”

多年来,袁湖村积极探索“党建+村民理事会”的村民自治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在群众自治中的作用,保障了村民能够在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充分表达意愿、开展民主协商议事、参与监督管理等自治活动,实现党组织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8个湾组理事会和25名理事会成员就是引领群众参与自治的“领头雁”。

精准服务聚焦治理重点

保供稳价,无疑是疫情期间群众最大的诉求,也是对防疫力量最大的考验。

袁湖村封村时间比周边大部分村庄早了15至20天,因此保供的压力更大。

从正月初六开始,该村全面启动保供措施,由各湾组信息员收集采购信息后统一交村里采购,再分发到户。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婴儿的尿片、女性护理品、学生的文具、老人的药品……门类繁多,工作却要更细致。

村民采购认品质,还认实惠。两名采购员尽最大努力“货比三家”,联系大米供应,一斤2.5元;动员养殖户撒网捕鱼,一斤5至7元。

群众的诉求在哪里,村“两委”和理事会的工作发力点就在哪里。对此,袁湖村三组理事会成员、村妇联执委彭金针深有感触。

2008年,在外打工多年的彭金针刚回到袁湖村时,发现其他湾组一到晚上灯火通明,只有三组漆黑一片。她找到袁少敏咨询怎么能安上路灯。袁少敏说,首先要成立路灯协会来承办这个事,然后筹集经费;材料和安装费平摊到人,平均每人要出100元钱。

回到湾里,彭金针就开始张罗。尽管大家都想让路灯早点亮起来,然而进展并不顺利。有8户人家已在外面买了房子,不愿意出钱。彭金针自家一位叔叔甚至当面“怼”她:“男人们两年都没办成的事,你一个女人还想办成?你要能把路灯安起来,我倒着爬三个圈。”

彭金针不服输:50多户人家想安路灯,不能再让大家没盼头。她首先把积极响应的群众组织起来,让他们带头出钱;实在不愿意出钱的,请长辈或熟人做工作,仅用两天时间就收齐了大部分钱款。剩下的两三户,最终也不好意思,私下把钱送来了。当年,33盏路灯亮起来了。

“一炮而红”的彭金针,在当年理事会换届中高票当选为理事会成员。她深有体会地说:“精准服务聚焦治理重点,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刚柔并济创新治理方式

虽说群众的事商量着办,关键时刻袁湖村“六亲不认”却赢得了人心。

大年初三,巡逻队在村口封堵点搭起帐篷,24小时“死守”。46岁的袁育红带队白天在卡口周围巡逻、登记、测体温,晚上就住在帐篷里,任是哪个姑伯舅侄来,只要不是防控需要,统统让你打道回府。

有户人家的草莓地在袁湖旁边村子里,封村后惦记地里没人管,每天千方百计地跑出去再回来。这天巡逻队可把他逮住了。袁育红说什么都不让他进来。对方急了眼,指着他破口大骂。袁育红可不怕得罪人,“要么进来不出去,要么出去不进来,自己看着办!”最终,该村民每天让家人送饭到卡口,他再不进来。此事传开,“不知轻重”的村民越来越少。

在袁湖村,这样的“硬手段”不常有,而“软办法”却经常见。

“子弹打出去还有弧线,路修弯一点有什么关系。”2008年修筑的北湾到东湾通村公路,道路不直,村民来来往往常有磕碰。2017年,袁桂发主动表示想拆除卡在十字路口的房子。村民理事会很快就组织群众选出了代表,开群众代表大会。房子往哪个方向移,移多少米,房门从哪边开,后移占用塘堰多少地,要赔偿每一户多少钱……条条款款事无巨细。没多久,大家就在决议上签了字。

近年来,袁湖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党员活动室、文化广场配备齐全,并相继成立了“文化科技知识宣传队”“巾帼建功创业队”“文明新风腰鼓队”“广场舞队”“老年人戏曲自娱班”,妇女们常聚集到广场上比拼才艺,一大批种养能手、开明婆婆、好媳妇也脱颖而出。

特殊的日子里,“村两委”一定会给贫困户送棉衣棉被,上门慰问残疾人、特殊病人;重阳节,组织老人们聚会;儿童节,全村众筹为孩子们买份礼物;每一年,为同年龄段的老人过集体生日。

融洽的相邻关系,关键时刻就转化为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患难之情。疫情期间,大家在微信群里“PK”厨艺、互相鼓励。独居的老人没菜了,邻居从自家的菜园摘了送过去;大家想吃鱼了,村里的养殖户在出暖乍寒的天气出门捕鱼,却对村干部说:“乡里乡亲的,价格看着给。”

加强乡村治理,关键在创新体制机制,核心是人。袁湖村将始终从群众关切出发,完善乡村治理“最后一米”,继续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

来源:孝感日报

编辑:彭丽雯

审核:黄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