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云梦县下辛店镇满天星村刘桃芝属于后者,她勇敢面对挫折,用勤劳的双手开辟脱贫之路,撑起一片天空。
2015年正月初二上午,在家中忙着招待客人的刘桃芝接到云梦县人民医院打来的电话:其丈夫祝光银拜年返回途中发生车祸,正在医院抢救。这一消息不啻晴天霹雳,使节日的喜庆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焦急、悲伤和忧愁。由于伤势较重,祝光银被转往武汉协和医院救治。2次开颅手术和近2个月的治疗,最终没能保住祝光银的生命,不仅花光了肇事车主赔付的钱和家里的积蓄,还留下八万多元的债务。儿子和女儿被灾难击垮,一个个无精打采,郁郁寡欢。
悲剧已经发生,日子还得过下去。刘桃芝隐忍悲痛,宽慰年迈的公公,精心照料老人家的饮食起居。劝导、鼓励子女正确面对现实,振作起来,好好生活,并把他们送上车,返回武汉、深圳的务工岗位。
刘桃芝家庭的遭遇引起全村人民深切同情。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协调下,刘桃芝接转了二十多亩地。2015年下半年,她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申办了低保,得到相关政策帮扶。
38亩水稻种植,对于形单影只的刘桃芝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整田、浸种、育秧、除草、灌溉、打药、收割、晒谷等各个环节都少不得人。为了节省开支,除耕整、收割请人,刘桃芝起早贪黑,独自一人勤扒苦做,学会了种地的“十八般武艺”。由于种植面积大、田块分散,在农田灌溉时,既要启动泵站提水,还要从别人田里过水,甚至用潜水泵转水,有时忙碌一整晚。
夏天防治水稻病虫,她时常冒着高温背着几十斤的药桶,各个田块逐一喷施,挥汗如雨。由于糯稻秸秆高,人们往往只能看见她的草帽在田间移动。
最累人还是收割季节,要根据天气变化抢收抢晒,稍有迟缓,到手的谷就会受潮发芽造成损失。据刘桃芝说,一般年景,家里能产优质糯谷三万五千斤左右,除去开支纯收入接近4万元。这几年种地多亏扶贫工作队,落实产业奖补资金,联系专家指导田间管理,解决农忙时缺劳问题。
刘桃芝还开荒种植一亩多棉花、蚕豆、绿豆等作物。自家的菜园一年四季有时令蔬菜,另外,自己动手制作咸罗卜、雪里红、野辣菜等腌菜。如果家里不来客人,一般不需要上街买菜。
现年80岁的公公身体弱、抵抗力差,容易感冒发烧,同时患有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2017年9月的一天,正在收割庄稼的刘桃芝回家拿农具和编织袋,发现公公胃病发作躺在床上呻吟。她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请车把老人送到镇卫生院住院治疗。接下来的三、四天时间,刘桃芝医院、家里两头赶,耐心细致服侍老人。刘桃芝本人也有腰间盘、骨质增生等毛病;有时劳累过度,大腿酸胀迈不开步,只能咬着牙齿硬挺。“吃的是女人的饭,干的是男人的活,一个能顶上十个。”村里人这样评价她。
刘桃芝的女儿今年25岁,原定于正月初六出嫁,春节前就通知了亲戚,有六、七桌客人。村党支部和扶贫工作队得知后连夜来人做工作,宣传疫情防控措施要求。刘桃芝通情达理,表示积极配合工作,取消办婚事的计划。她说:“村里和工作队平时关心我、帮助我,关键时候我肯定得听组织上的话!”
为了偿还债务和如期脱贫,刘桃芝平时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吃的是素菜,穿的是旧衣。她叮嘱儿子、女儿诚实劳动,自食其力,遵纪守法。农闲季节,她凌晨4点起床,去给本村或邻村藜蒿种植大户帮工,割藜蒿、择藜蒿,忙到中午,每天有100多元的务工收入。今年6月,村里为刘桃芝安排了公益岗位,从事村级道路、广场和公厕保洁。
“像我这样的家庭,不能挑剔生活,只能慢慢往前走;我想继续奔两年,在儿子结婚时,给他买一辆小车……”刘桃芝向往着未来。
来源:云上云梦
编辑:彭丽雯
审核:黄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