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白晋霞)清明河乡沿河村的近300亩芦笋基地,采取“公司+产业项目+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实现年产值440万元,带动该村近百人就业致富。
深秋,走进清明河乡沿河村,一个个大棚,一垄垄绿色的田野,映入眼帘。这个村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傅国兵正在大棚里指导工人进行田间管理。
【清明河乡沿河村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 傅国兵】秋笋是到10月1日停采,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给养苗、除草、打药之类的一些管理,为明年丰收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明年春季采笋时间大概定在2月中旬。
芦笋,又名龙须菜或石刁柏,因其状如春笋而得名。是一种高档而名贵的保健蔬菜,深受市场宠爱。
清明河乡沿河村芦笋基地由清明河乡2018年8月招商引进襄阳市南漳县瑞丰园,共流转土地220亩。
【清明河沿河村村支部书记 李红一】我们村是清明河乡的一个重点贫困村,我们千方百计引进芦笋老板,过来我们这流转土地,增加集体收入,带动我们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我们为老板提供一些便利,帮助他们修理沟渠路,提供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让它完善,尽快投入生产。尽快带领我们脱贫致富,我们2019年已经稳定脱贫出列了。
股东傅国兵依托山东农科院芦笋研发中心的种植技术,引进美国进口芦笋种子进行育苗栽培,该技术一次栽培10年釆收受益。
【清明河乡沿河村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 傅国兵】从春上到现在一共采收两茬,春笋一茬,然后秋笋一茬,亩产值将近达到5000—6000元,平均批发价格都在7元—8元之间,每亩的经济效益达到理想值,准备下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大力发展大棚种植。
芦笋基地采取“公司+产业项目+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年产值达到440万元,带动该村近百人就业致富。
【贫困户 白春华】我在基地一年打工5000-6000元,(给)我们家庭很大帮助。
【村民 李高明】村委会招商2018年招过来的,我看他们芦笋种植挺好的,第二年9月,他们(村干部)就给我宣传,我也种了10多亩,今年少量受益,感觉还行,我准备明年继续发展。
来源:云上云梦
编辑:彭丽雯
审核:黄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