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报告|湖北应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11-25 16:41  

近年来,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始终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在加强支部建设、强化驻村帮扶、抓实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上出实招、求实效,不断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扎实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020年3月初,下沉社区党员在应城市天鹅镇植树。(资料图)

建强班子,夯实脱贫战斗堡垒

应城市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件大事来抓,全面加强贫困村党组织建设,使贫困村党组织成为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堡垒。

天鹅镇挂口村党支部2019年因村级管理混乱,矛盾问题突出,纳入当年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对象。

该村结合班子队伍存在的问题,制定“一村一策”整顿方案,从制度建设入手,强化干部管理,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支部书记抓总,班子成员具体抓落实。经过集中整顿转化,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增强,美丽乡村建设和老县河综合治理进展顺利,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刷新高度。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经受住实战的考验。

据应城市委组织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应城市共确定34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其中有6个贫困村党组织,目前已全部完成整顿转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加凸显,战斗力显著增强。下一步,我市将对已经转化完成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持续跟踪问效,确保整顿效果不反弹,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019年8月2日,应城市商务局驻陈河镇张场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世平组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挖沟渠、清河道,安装抗旱设备,从富水河提水抗旱,灌溉农田。(资料图)

倾情帮扶,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尖兵作用

“第一书记”肩负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是输送到基层末梢的“新鲜血液”,是焕发农村生机的“活力因子”。

应城市从市直机关精准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58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做到选得准、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

张场村是应城市陈河镇重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2017年初,应城市商务局四级主任科员刘世平被组织选派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

“张场村是重点贫困村,国家帮扶政策多,作为第一书记,我们要用好这些政策,让百姓享受到实惠,帮助他们脱贫。”三年来,在刘世平的积极协调下,张场村新修了通村公路、建设了活动广场,创办了生态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村级面貌大为改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个人实现“双增收”。

如今,“有事就找刘世平”已经成为张场村群众的口头禅。

2020年6月18日,应城市人民检察院精准扶贫驻村干警在杨岭镇团山村召开扶贫屋场院子会,听取贫困户及村民代表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资料图)

引领带动,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脱贫路上,如何有效整合资源带动贫困户致富创收?如何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

应城市通过采取“支部+公司+农户”“支部+合作社”“支部+产业党小组”的党建发展模式,大力推进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激活农村资源,扩宽农民增收渠道。

应城市杨岭镇团山村以“党员传帮带,先锋促脱贫”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2018年,团山村以“两委”换届为契机,将两名党员致富能手吸纳到班子中,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20多名。

通过发包荒地、水面,引进风力发电、油茶种植项目多渠道盘活村集体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6.36万元,当年实现整村出列。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36万元,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成果。

“以前村民的主要收入就是靠种地,还要自己找销路。现在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抱团经营,人均增收4000元,其中贫困户就有3户。”杨岭镇团山村支部书记赵红生介绍。

来源:云上应城

编辑:张霞

审核:黄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