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系列报道
《孝感观察》来啦
本期让我们一起
看孝感下沉党员是如何以实际行动
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口碑
????????????
今年6月,
孝感109家市直单位与主城区58个社区结对共建,
58支社区工作队、万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
亮身份,解民难,促共建,
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口碑。
城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的兴趣班上,老师们在教孩子烘焙饼干。
赵美荣家住孝感城区福星城。两个多月前,楼上开了家补习班,吵得无法休息。
12月9日,赵美荣来到小区“红色驿站”,找到市直下沉社区工作队:能不能管管?
第三天,当事人上门赔礼道歉,楼上安静下来了。
今年6月,孝感109家市直单位与主城区58个社区结对共建,58支社区工作队、万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
5个月过去,下沉党员以实际行动获得社区和居民好评。
下沉党员在社区开展医疗紧急救助培训。
建阵地——
东李咀有了真正的服务中心
12月14日一大早,当熊华来到东李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时,大厅已有居民排队。
东李咀,孝感市高新区槐荫办事处下辖的一个村改社区。8年前,东李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被征迁,临时在还建小区租了一套房办公。“在顶楼,没电梯,不方便。当时考虑只是暂时过渡。”社区党委书记李德平说。
这一过渡就是8年,期间社区想了很多办法,无奈集体经济是空壳,唯一资产——47亩地迟迟没有开发,只能一年一年拖着。
群众意见大。“地难找,楼难爬,有时候爬上去,人又不在,心里直冒火!”熊华说。
干部也不愿上楼。“平时就在小区门房坐着,有人来办事再上楼,没人来就咵咵天。”李德平说。
今年7月6日,市直下沉东李咀社区工作队队长、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周家刚第一次到社区报到。眼前景象让他气愤:“干部都不愿呆,还谈什么服务群众?”
工作队决定,尽快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从楼上搬下来,“搬到群众乐意上门的地方”。
东李咀地处新城区,紧邻市委市政府,新找一处办公场所谈何容易!“与社区相比,我们有整合、协调资源的优势,有责任啃下这块硬骨头。”周家刚承诺,用3个月时间把这件事办好。
周家刚带着两名队员挨家挨户走访临街店铺。诚意打动了社区干部群众,大家争相提供信息、寻找房源。最终,两位商家让出了门面房。
办事处挤一点,共建单位筹一点,工作队很快筹齐30多万元资金。
审查合同、确定方案、监督施工……社区直接派单给下沉党员中的“专业人士”。
10月8日,新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在东李咀社区亮相。
搭平台——
万人小区有了“红色驿站”
福星城,孝南区广场街晒书台社区最大的小区,近3000户、上万人。
物业公司叫苦。“人流量大,小区出入口就有9个,管理难。”惠之美物业孝感分公司负责人汪建华说,福星城配备了上百名物业人员,管理起来仍力不从心。
社区压力也大。“居民构成复杂,诉求多元,众口难调。”晒书台社区党委书记李丹介绍,社区将福星城划分成3个网格,配备3个网格员,仍难以满足居民服务需求。
下沉党员来了,李丹看到了契机。“他们就在居民身边,民有所呼,能快速响应。”李丹介绍,下沉晒书台社区的党员486人,其中福星城就有300多人。
有困难,找党员,到哪里找?如何把工作队、社区、下沉党员拧成一股绳?市委组织部牵头的下沉工作队也在思考。
多次协商,双方达成共识:在福星城开展试点,搭建下沉党员常态化服务平台。“我们将其定位为支部活动室、便民服务站、居民议事厅、应急指挥部。”工作队队长胡志春说。
物业公司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腾出一处办公场地。市委组织部挤出工作经费,进行改造装修,添置办公设备。
10月24日,福星城“红色驿站”揭牌。
12月1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红色驿站”,社区工作者颜思源、魏爱华、肖燕红正在值班。“正常工作日,由下沉工作队、社区民警、社区工作者轮流值班;周末、节假日,下沉党员可志愿值班,纳入积分管理。”颜思源介绍说。
墙上的公示栏显示,驿站组建了法律咨询、医疗保障、安保巡逻、环境治理、生活服务等5支服务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党员可以选择加入不同的队,作出服务承诺,上墙公示。”李丹说,运行两个月,初步达到了“天天敲门,周周集市,月月晒诉,时时应急”的服务目标。
党员积极性高了。生活服务队队长梅亚平感受最深,“每周举办的服务集市,一呼百应,几乎场场爆满。”
物业压力减轻了。“党员组建的巡逻队,每晚在小区巡逻,让我们心里踏实不少。”汪建华说。
居民满意度高了。赵美荣提出要求的当天,工作队、社区、业委会、物业组成的协调小组就找到当事人,沟通提出整改意见。“这么快,确实没想到。居民有诉求,事事有着落。”赵美荣说。
促共建——
社会化志愿服务进入城东社区
每到周末,杨宛君就忙得像个陀螺。
“上周我们为失独老人举办集体生日会,这周我们准备为20多名流动、留守儿童开设兴趣班。”12月18日,记者见到杨宛君时,她正联系社区下沉党员教师,第二天来教孩子们绘画。
杨宛君,孝南益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两个月前,广场街城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杨宛君被中心派来驻点。
“借助文明实践站这个平台,我们希望引入社会化志愿服务团队,规范提升党员志愿服务,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市委宣传部下沉城东社区工作队队长涂侃峰说。
与晒书台社区相比,城东社区治理压力更大。人口多,有两万多人;老旧小区多,“三无小区”有23个;门面房多,集体资产有一个多亿。“十来个社区工作人员,忙日常事务,还要管理运营集体资产,根本顾不过来,急需社会力量加入。”社区党委书记文享芳说。
下沉党员陆续报到后,文享芳十分惊喜:“706名,真没想到我们社区会有这么多党员,这可是宝贵资源。”
把这些资源转化为社区治理力量不容易。“党员有热情,不知从何处下手;社区派的单,专业性强,党员接不了;党员组织的活动,没挠到痒处,居民又不感兴趣。”涂侃峰苦恼地说。
如何精准对接社区需求?涂侃峰找到益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鲁锋“求助”。
鲁锋,长期从事社会志愿服务,2017年创办益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志愿服务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省级试点,益邦致力在孝南培育志愿服务示范社区。“我们的理念就是把居民培养成志愿者,助人自助。”鲁锋说。
这些年,鲁锋也有困惑:社区志愿者队伍在壮大,但队伍不稳定,女性居多,年龄偏大,有专业特长、技能的志愿者少。
一个需要“专业化指导”,一个急需“补充新鲜血液”。双方一拍即合:工作队在城东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社会志愿服务阵地,交由益邦负责日常管理。双方分工明确,工作队建立详细的下沉党员台账,益邦负责组队、培训、策划活动。
“我们组建了7支专业服务队,下沉党员自愿报名参加,尽可能做到‘人队相适’。”鲁锋说。
市中心医院下沉党员熊梦玉担任卫生健康服务队队长,队员主要由中心医院、妇幼保健医院、疾控中心、康复医院等单位下沉党员组成。“发挥自己特长,为身边居民服务,履责的同时还能收获一份成就感,这样的志愿服务才有生命力。”熊梦玉说。
亮身份——
80位困难群众有了党员“亲戚”
放下买来的面条、青菜,利落地收拾完卫生,叶晓英来到阳台,坐到李献彬身边,大声地聊起家常。老人耳背,叶晓英边说边比划。
这是两个月以来,叶晓英第13次到老李家。
叶晓英,孝南区人武部党员干部,家住广场街文化路社区宇辉星城。93岁的老李住在她家楼下,老伴去世早,自己不爱与子女往来,常年独居。
11月初,下沉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叶晓英成了李献彬“亲戚”。与叶晓英一起帮扶老李的,还有社区工作者徐姣英、物业主管吴昌年,3人组成“天天敲门小组”。
在文化路社区,包括老李在内的困难群众有80人,主要是低保户、空巢老人、残疾人、失独家庭等,社区建有详细档案。“他们的处境让社区最揪心。社区工作人员有限,对他们的关爱不能常态化。”社区党委书记肖潇说。
解决社区“揪心事”,市发改局牵头的社区工作队启动“心连心,手拉手”活动。“让下沉党员亮出身份,就近与困难群众‘结亲’。”工作队队长余庆耀说。
“大党委”联席工作会上,7个共建单位集体“认亲”,确定80位困难群众帮扶单位;党支部会上,下沉党员个人“认亲”,确定每位困难群众帮扶对象。“认亲也要‘门当户对’,单位、个人要结合自己所处区域、掌握的资源、工作职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帮扶对象。”肖潇说。
联席会上,孝感市妇幼保健院认了19名“亲戚”。“老人、残疾人居多,需要经常提供康复医疗方面的帮扶。”院长吴瑾莉说。
在医院党支部会上,康复理疗科主任项俊主动认下高位截瘫近20年的周冶纲师傅。“结亲”后,每个周三,项俊都会准时上门为周师傅做康复按摩。后来,理疗师鲁国浩、涂洁相继加入,3人组成帮扶小组,轮流上门。“遇到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社区,再由他们派单。”项俊说。
一次,李爹爹给叶晓英打来电话,说有事跟她商量。她立马放下手中活儿,咚咚地跑到楼下。看到叶晓英来,李爹爹开心地做了一个手势,让叶晓英猜猜他有多少存款。“他担心我没钱花,非要给我钱用。”叶晓英说。
见叶晓英不收他的钱,爹爹又硬塞给她几个苹果。转身出门,她看到倚着门的李爹爹脸上带着笑意,眼神里全是不舍。
“那一刻让我明白,我的举手之劳对老人有多么重要。”叶晓英在下沉工作日记中写道。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春保 刘宇
编辑:汤静
审核:黄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