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身份各异
有干部、农业专家
医生、乡村教师……
他们的足迹
留存在田间地头的泥泞里
他们的壮举
无不闪耀着勇毅、真情和梦想之光
向贫而战不胜不还
文雪松
四川理塘汉戈村驻村第一书记
“甜野男孩”丁真火了
他也红了
照片中,他手捧特产,满头白发
谁曾想
今年他才37岁,还是个“80后”
2019年5月
文雪松主动申请来到汉戈村
短短一年
他就从一头黑发的“精神小伙”
变成了满头白发的“大爷”
网友纷纷对他的辛苦表示心疼
而文雪松不好意思地说:
“我和成千上万的扶贫干部一样,
还有很多比我这里还艰苦的地方!”
对自己的意外走红
文雪松说:
“希望大家不要再关注我的白发了,
多关注下我们村子吧。”
余永流
贵州遵义一位普普通通的扶贫干部
2020年12月1日
驻村的第二年零八个月
他倒下了
年仅33岁
他的办公电脑里
除了与脱贫攻坚相关的文档外
有一封2018年4月写的家书:
“公主殿下,
请饶恕臣又不辞而别……
时至今日,
全面小康,决战取胜已在朝夕,
臣食民之禄,不敢忘怀……”
这是他写给当时出生21天小女儿的
葬礼上
余永流不满3岁的女儿
他的“公主殿下”
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她并不知道
她的这位“臣”
这次不仅是不告而别
而且永远无法
再给“公主殿下”复命了
科技筑梦果蔬飘香
糜林
江苏镇江农科院果树栽培专家
2020年2月18日
因积劳成疾,他倒在了脱贫攻坚一线
糜林57年的生命
至少33年泡在田野里
他累计培训农民16万余人次
为农民增收10亿多元
让200多万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哪里穷,糜林就往哪里跑
贵州沿河、新疆克州、重庆万州……
多个极度贫困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糜林手上有厚厚的老茧
但人们不知道的是
他脚上的老茧更厚
糜林的手机
因为“24x365”开机
被称为“农技110”
至今
这部手机还不断收到咨询电话、微信
林德清
原西南农业大学蔬菜教研室主任
2000年
年满60岁的林德清退休
当时,重庆石柱县找到她
想让她帮忙
为当地辣椒种植出主意
她答应了
并且一帮就帮了20年
在石柱
林德清手把手地教村民
育苗、选种、栽培、地膜覆盖
仅一年
当地的辣椒种植
就从过去的零星种植
发展到3000多亩
亩产6000多斤
亩收入从过去的七八百元
提高到2000多元
20年来
她的足迹遍及川渝25个市区县
为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10000余次
受益群众25000余人次
因为年龄关系
林德清不能再亲自前往田间地头
但她基本上每个月
总会接到来自石柱县
有关蔬菜种植的咨询电话
她说,自己不算老
身体也还好
只要国家有需要
她都能去
弦歌不辍点燃梦想
张桂梅
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高校长
2020年
张桂梅先后被授予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
荣誉称号
张桂梅和华坪女高所有老师
用12年的坚守和分秒必争的拼搏
帮助1800多名女孩
靠知识改变了命运
她像一颗火种
燃起了山区女孩们的希望
更像一位勇士
斩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让张桂梅欣慰的是
女高大部分毕业生
选择的职业是教师、医生、警察……
今年,有两个女孩子到西藏当兵
张桂梅因为舍不得而掉泪
反倒是孩子们安慰她:
您告诉过我们
祖国哪里需要
我们就上哪里去!
张桂梅瞬间哭成了泪人
她说:“在那一刻,
我就想,
不管我付出的是什么,
我都觉得值得。”
刘秀祥
贵州望谟县实验高中老师
刘秀祥四岁丧父
靠捡垃圾、打零工挣来的钱
带着母亲一路求学
2008年
刘秀祥考上山东临沂大学
开启了“千里背母上大学”的历程
大学毕业后
刘秀祥毅然选择回乡当老师
他曾主动接手“最差班”
中考满分700分
这个班最高分是258分
最低分105分
三年时间
刘老师像家人一样
陪伴、关怀和鼓励学生
最后全班47名学生全部考上大学!
执教8年
刘秀祥上课之余
坚持到学生家中家访
骑着摩托车
几乎跑遍了望谟县的各个乡镇
摩托车骑坏了8辆
先后把40多个孩子
从打工的工地拉回了校园
刘秀祥还自掏腰包
资助学生
2012年至今
刘秀祥自己资助
或对接资助的学生有1900多人
医者仁心仁术济世
王文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主任医师
他说:“彻底消灭肝包虫病,
是我此生最大的心愿。”
包虫病
是一种地方感染性疾病
患者中晚期的死亡率高达94%
被高原牧区群众称为“虫癌”
成为当地人因病致贫的重要原因
2006年
王文涛第一次在四川甘孜州
见到了当地的肝包虫病人
从那开始,他就一直牵挂着
此后,到甘孜州更加频繁
已坚持了10多年时间
肝包虫病难以通过
传统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
王文涛带着团队硬是攻下了
“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技术”
这一巅峰级的外科手术
目前在全球
也仅有几家医院可开展
唐君华和伍艳芳
是湖南东安县两个省级贫困村的村医
他们还是一对夫妻
两个人、两个村庄、一个药箱
他们一走便是20年
两村共有600多名慢性病患者
每一户村民的身体状况
他们都了如指掌
夫妻俩的车子后备箱
是个大药房
随时准备着常用基础药物
和酒精、碘伏等消毒用品
方便村民买药用药
20年来
夫妻俩每天早上同时出门
赶往各自诊所上班
遇到上门服务
丈夫就会陪妻子一起
妻子伍艳芳说
两人是同学
毕业后当了乡村医生
一开始自己还想考进城
但“他舍不得走,
我就陪他了”
扶贫路上
还有许许多多
和他们一样的人
如今
千年夙愿终梦圆
而每一位奋斗在扶贫战场上的人
也必将为历史所铭记!
感谢你,扶贫人
向你致敬!
来源:人民智云
编辑:汤静
审核:黄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