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时节,风号天冷,而应城市田店镇叶河村村北的连片大棚里,却又是一番景象——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正沐浴在温暖的氛围中,静静成长。
“这是叶勇军一手打理的大棚,一共20个,效益不错。”村党支部书记叶爱生介绍,现在十里八村小有名气的蔬菜种植大户叶勇军,手握两样致富“神器”,一是敢想敢做的拼劲,二正是这些蔬菜大棚。
曾经的叶勇军,因自小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不良于行,一家5口人仅靠其妻子打工糊口。
2015年,叶勇军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父母年纪大了,老婆身体一般般,儿子读书要钱,我又不甘心戴个‘穷帽子’,所以几年前总还崴着腿帮人干点零工补贴家用。”叶勇军回忆。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总归不是办法,前期打下的脱贫基础也需要巩固。2018年,驻村扶贫工作队、镇村干部找到了叶勇军,询问他的致富意愿。
彼时,田店镇发展连片大棚种植水果、蔬菜产业的规划刚刚启步。
“这里毗邻大富水,土质也好,大棚种植可以尝试。”
“是好事,可我一无技术二无本钱,咋办?”
“前期我们来,你来做后期管理维护,愿意吗?”
“这么好的事?当然愿意!”
一番对话,叶勇军吃下连片大棚种植的第一口“螃蟹”——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40万元,于2019年建成大棚12个。
“2019年儿子参加高考,照顾儿子、侍弄大棚两头跑,多亏了工作队、镇村干部一力支持。”叶勇军说,由于分身乏术,当时种了较为好打理的西瓜和白瓜。
初试啼声,便有进项。成熟季时,叶勇军赚了2万多元。
儿子如愿考上大学,叶勇军安心侍弄大棚。可好事多磨,之后种下的豇豆、西红柿等蔬菜品质一般。
所幸,有工作队、镇村干部倾力帮忙,当年实现保本。
“大棚这事可以做,就是要多投入精力、多学习技术。”叶勇军给自己鼓劲。
2020年上半年,在各方扶持下,叶勇军的大棚打了个“翻身仗”,净赚10万元。
“2020年初疫情期间,蔬菜苗发了病,工作队专门请农技专家来现场处置,夏季时收获颇丰。”叶勇军笑着说,当时种下的白豇豆甫一出棚即告售罄。
除了帮叶勇军“稳生产”,工作队还帮他联络其他蔬菜经营者,全力打开蔬菜销售渠道。
……
2020年9月,叶勇军做了一个令众人既惊诧又佩服的决定:将所赚的钱全部拿出来建新8个大棚。
见叶勇军干劲这么足,工作队很欣慰,立即帮叶勇军争取“以奖代补”资金5万余元,助其做大做强。
此间,叶勇军招引村里的贫困户,吸纳他们进大棚干些修枝除草的零活,给付时薪。
“你如何对待土地,土地就如何回应你。”叶勇军常对在自己大棚里打工的3位贫困户说。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随着种植品种和模式不断改进,掌握“神器”的叶勇军越来越得心应手,他每年支付的承包费和土地流转等费用,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为更多人脱贫致富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
“我会用心继续走下去。”看着新整理出来的2亩空地,叶勇军说,正在试种青菜、萝卜等蔬菜,扩大种植品种。
寒潮阵阵,叶勇军加固着大棚防备随时可能袭来的雨雪,所经莴苣种植棚里,新一茬的嫩叶已经冒头,似乎昭示着,度过凛冬,春来生机浪漫!
来源:应知之城
编辑:陆梦阳
审核:黄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