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一片都是旱地,改成水田后,产量和收益都有了明显提升,农民种地积极性也高了。”近日,在应城市三合镇华李村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现场,孝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整理办公室负责人指着改造完成后的水田说道。
记者从孝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自2018年以来,我市累计实施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34个,让1.9万亩旱地变成水田,直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耕地保护。
据介绍,“旱改水”项目重点是通过灌溉与排水工程解决项目区灌排问题,并结合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等工程,完善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成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促进耕地质量大幅提高。
同时,通过成片整治,把区块差异较大的旱地,整治为连片优质的水田,为发展机械作业,推广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供了条件,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此外,项目采用管道输水灌溉,并将管道埋入地下,不占用耕地,输水快、渗漏少,提高了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和灌水效率,实现了增产增收。
通过实施“旱改水”项目,应城市三合镇华李村等4个村新增水田1925亩,由原来的种一季旱作物,经改造后可栽种一季旱作物,一季水稻,亩均毛收入达到1500元,不仅增加了大片的优质水田,美化了人居生态环境,还为乡村振兴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孝感将继续加大对占补平衡项目的监管力度,坚持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加快推进“旱改水”项目,切实把适宜的旱地变水田的经济发展理念落实到位。
来源:孝感网
编辑:孙亚莉
审核:黄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