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2月21日孝南召开全区三级干部会议暨区委农村工作会议
会议主要任务
回顾总结2020年工作,安排部署2021年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区干部群众勇当“主城崛起”主力军,争做“孝汉同城”排头兵,奋力开启“建成新节点、挺进一梯队、谱写新篇章”新征程,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化危为机
在大战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一年来,我们鏖战三场硬仗,欣喜与感动定格。
打赢了阻击疫情历史性大战
扛住了防汛抗洪历史性考验
夺取了脱贫攻坚历史性成就
一年来,我们聚力两资一促,汗水与收获闪光。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主导产业优化升级
一年来,我们攻坚城乡建设,激情与斗志高昂。
区域融合迈出新步伐
乡村振兴拉开新局面
污染防治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深化改革创新,生机与活力迸发。
重点改革蹄疾步稳
科技创新成效突出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年来,我们情系民生冷暖,幸福与平安相伴。
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思想文化阵地不断夯实
社会大局保持安全稳定
一年来,我们从严管党治党,清风与正气激荡。
政治引领强根筑魂
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正风肃纪固本清源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区上下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得益于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真抓实干。
紧抓时机
在开局起步中彰显主城担当百尺竿头思更进,不待扬鞭自奋蹄。
我们要紧抓最佳时机,牢固树立“主城崛起”就是“孝南崛起”理念,以昂扬奋进的姿态、牛气冲天的干劲,立足新起点,迈好第一步,确保开局漂亮、全年精彩。
做好今年的工作总体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一类市区、武汉城市圈和全市平均水平总量保持全市前列
守牢“四个底线”,撑起“主城崛起”之伞。
一是守牢疫情防控底线。
二是守牢信访维稳底线。
三是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四是守牢平安建设底线。
强化“四个支撑”,拉开“主城崛起”之局。
一是强化规划支撑。高质量编制完成“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做到全域发展“一张图”。
二是强化交通支撑。加快推进综合交通硬联通、内外交通大循环,抓好21个交通项目。
三是强化多点支撑。推动老城区升级发展;推动城区向北部延伸;打造“孝汉同城”先行发展带;打造绿色产业示范发展带。
四是强化要素支撑。加快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融,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金、人力资源等要素组织调度和协调保障,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实施“四个计划”,增强主城崛起之力。一是实施营商环境升级计划。区委、区政府将进行专题部署安排,坚持“高标定位、全面规划、党政同责、清单履职、专项破冰、强力推进”。在“高标定位”上,全力争创全省一流、全市第一;在“全面规划”上,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方案,列出任务清单;在“党政同责”上,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区“四大家”领导参与的高规格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五组”,每个组由一名常委和一名副区长牵头负责,形成全员上阵、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在“清单履职”上,全面落实“四无”要求,既要有规定动作清单,也要有孝南特色清单,还要有保障工作清单,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在“专项破冰”上,围绕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大力实施专项行动,一项一项攻坚突破;在“强力推进”上,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工作体系、考核体系、激励体系,确保各项任务、各项责任快落实、硬落实。各地各部门都要成立高规格工作专班,做到有专班抓、有专人管。区里将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与年度目标考核绩效奖金、评先表优、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三挂钩”,对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不担当不作为、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决不姑息。
二是实施投资倍增计划。坚持全员联动抓招商,制定主导产业招商办法,围绕强链延链补链,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造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业集群,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保障围绕项目转。
三是实施工业壮腰计划。着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中国卫生用品之都、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华中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区。
四是实施平台培优计划。做强园区平台,做大物流平台,做活融资平台,做实创新创业平台,一方面,对接区域发展布局,小切口、以点带面谋划一批重点改革项目,积极开展自主探索创新,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孝南经验”。
推进“四个行动”,扭住“主城崛起”之要。
一是推进乡村振兴“三项行动”。为落实市委要求,区委初步研究了实施乡村振兴“三项行动”的总体思路,即“党委主抓、专班统筹、乡村主体、规划引领、管字开头、激活资源、产业先行、项目支撑、政策保障、创新示范、多元投入、激励引导”,等会在第二阶段会议将作专题部署。各地要围绕这“48个字”,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创先争优,力争每年3个乡镇、5个村(社区)纳入市级奖励。
二是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创建行动。充分挖掘“人脉、文脉、水脉、绿脉”资源,打好“孝、水、花、节”四张牌,争创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武汉“后花园”。
三是推进污染防治巩固提升行动。坚持综合治理、全面治理、源头治理,抓好生态环保项目,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四是推进孝汉深度融合攻坚行动。发挥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地域优势和“孝汉一家亲”人文优势,围绕交通同城、产业同城、功能同城,建立与武汉更加紧密的合作共建机制。
提升“四个水平”,补齐“主城崛起”之短。一是提升城镇建设管理水平。
二是提升社会综合保障水平。
三是提升教育文化发展水平。
四是提升健康孝南建设水平。构建“四个格局”,夯实“主城崛起”之基。一是构建从严治党新格局。
二是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是构建民主政治新格局。
四是构建法治孝南新格局。
抢占先机
在激情干事中展现孝南风采
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拼出来的辉煌。
共担孝南发展大任。勇当“主城崛起”主力军,这既是信任也是考验。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着眼大局、胸怀大局、服务大局,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围绕“十四五”目标定位和区域发展布局,齐心协力推动“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坚持事业为先导向。孝南打造了“以事业为先、以实绩为重、以奋斗为荣”的政治生态和发展氛围,形成了“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孝南品牌,这既是导向也是标准。各地各部门特别是组织部门,要把“以实绩论英雄”作为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深入经济发展主战场、项目建设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当好“全程记录员”,精准考察识别干部。
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孝南的事业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更要这样,这既是状态也是要求。在奋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中,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跟上党中央、省委、市委的节奏,强化执行力,养成过硬作风,快速高效抓落实。要敢于激浊扬清,打击歪风邪气,切实为干事创业者撑腰壮胆。
兑现履职尽责承诺。岗位就是责任、职务就是担子,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这既是承诺也是效果。党员干部牢记履职尽责是基本职业素养、基本工作要求,是对头顶帽子的基本承诺。各地各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都是“施工队长”,要带头增强“八大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强化“一岗多责”意识,聚精会神干好活、管好人、看好门,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回报组织和群众的信任。
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新成绩
一是综合实力得到大提升。获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连续2年获评全省“三农”发展进位显著县(市、区),2019年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评“良好”等次。
二是脱贫攻坚夺取大胜利。全区61个贫困村全出列,7473户17604名贫困人口全脱贫,即将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问题。
三是农田水利建设大提速。完成2016年超历史洪水灾后恢复重建、高标准农田28.5万亩新建补建的任务,水利补短板,经受住了2018年历史罕见旱情、2020年历史特大汛情严峻考验。
四是现代农业迈出大步伐。优质水稻、双低油菜、精细蔬菜、名特水产等6大特色农业板块不断壮大,乡村旅游、食品加工等产业蓬勃兴起,重点龙头企业、“三品一标”农产品分别达到96家、103个,成功组建全省首家全国劳模高广金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室,肖港镇入围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五是乡村面貌实现大改善。河湖库长制全面建立,“绿满孝南”“精准灭荒”和农村垃圾、污水三年整治等任务全面完成,乡镇污水处理厂和主支管网实现全覆盖,朱湖湿地公园成功创建全市首家国家湿地公园,打造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袁湖村、文明村镇黄岗村和浐川村、森林乡村松林村和巡抚村等系列典型。
六是农村改革取得大突破。相继承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河长制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等4个国家级试点,“袁湖”模式享誉全国,汤俭民获评全市首个湖北改革奖。
突出工作重点
精准靶向发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大力发展“实力产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要加固粮食安全底板。
要锻造农业产业长板。
要补齐农业支撑短板。
大力建设“功能镇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要深化改革提效能。
要完善设施强功能。
要系统治理挖潜能。
大力打造“和美乡村”,促进乡村宜居宜业。
要打造美丽乡村新画卷。
要打造乡村文明新风尚。
要打造乡村治理新样板。
大力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来源:孝南融媒体中心
编辑:陆梦阳
审核:黄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