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圆梦 向幸福出发 --应城市陈河镇张咀村脱贫攻坚纪实

03-10 15:43  

平整的水泥路;道路两旁一排排整齐的路灯,像列队站岗的士兵;村民在自家晒场上晾晒着刚刚从地里挖出来的荸荠;村健身广场上、产业基地里,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位村民脸庞。

▲应城市陈河镇张咀村翻新后的健身广场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应城市人民医院驻陈河镇张咀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一道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下足“绣花”功夫,落实帮扶责任,激发内生动力。2017年至2019年张咀村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到2019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31元。

如今的张咀村,亭台、石桌石凳、溜溜滑梯、健身广场已成为村民们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张咀村从村容村貌到村民们的经济收入、精神状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产业扶贫照见幸福路

“过去,我们家里的荸荠,找不到好的销售渠道,气温一高,荸荠放在家里看着坏掉。如今,驻村工作队帮我们找到了销路,太感谢了。”以前总是愁销路的荸荠种植农户杨国平,手里拿着卖荸荠所得的钱,开心地笑得合不拢嘴。

▲应城市人民医院驻村工作队为荸荠找销路

张咀村位于应城市西南部,是应城市重点贫困村,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湾,耕地面积3290.09亩。因张咀村地势、土壤结构的特点种出来的荸荠肉质细腻可口多汁,深受老百姓喜爱,驻村工作队来村走访发现很多老百姓年底家里囤积了大量的荸荠,找不到好的销售渠道,气温一升高,荸荠就放在家里坏掉,实在可惜了,于是,一到年底,驻村工作队就一起带领大家挖好荸荠,在自家稻场晾晒后,集中收购,增加多个销售渠道等方式,打开市场销售。

点滴温暖都是情

身到、心到、感情到、措施到、效果到……应城市人民医院进驻张咀村后,和一对一精准扶贫工作队员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进村入户,详细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贫困原因,理清思路、制定规划、细化措施,落实帮扶责任,实现结对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谢谢,谢谢人民医院的领导,你们都是好人呀,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才好。”当陈金宝老人从扶贫队长唐上进的手中接过一箱牛奶和10斤植物油时,老人家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道谢。

▲应城市人民医院驻村工作队慰问陈金宝老人

走访慰问留守老人,为他们送去来自党和政府的关爱。是每年驻村工作队必做的一件事。

每个扶贫干部都把贫困户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帮扶对子结成后,逢年过节,工作队员们总会想着让他们心中时刻惦记着的“亲人”,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和温暖,在点点滴滴的生活接触和帮扶中,他们早已俨然成为了一家人。

扶贫扶到心坎上

“我活了八十多岁,亲眼看着村里越变越好,水泥路铺到家门口,喝上了自来水,装上了路灯……把我们日思夜盼的事全做了。”张咀村87岁的老党员胡志廷竖起大拇指点赞。

张咀村进村口有一块1800平方米的空地,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杂草丛生,且该空地正位于村委会办公室后面,严重影响了办公环境及村级环境,既不利于疫情防控,也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战略部署严重不符,加之,张咀村现有常驻人口约2000人,无一休闲活动场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张咀村民精神生活质量,经村两委及村民代表研究,并报上级批准,医院投入帮扶资金23万元将该空地改造为休闲娱乐广场。见到村民们晚上出行不便,市人民医院再一次投入帮扶资金9万多元,补充安装63盏路灯完成了张咀村村组亮化工程项目。

▲应城市人民医院驻村工作队正在和村民们聊天

小事知冷暖。从 “代办一些事”“代问一些话”到 “上门聊天” “医院陪护”,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应城市人民医院多次开展“健康扶贫你我同行” 青年志愿者活动走进陈河镇张咀村,将健康送到村民家门口。

医务人员为村民们免费进行血糖、血压、视力检测、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给与具体的方法指导。宣传健康扶贫惠民政策,普及慢性疾病知识,真正做到“送专家、送知识、送健康”到百姓身边。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次接诊120余人,发放健康宣教资料160余份,免费发放价值2000余元药品。

“不用去医院挂号排队,看病不花一分钱,在家门口就完成了。时刻想着我们贫困户,国家的政策真是好啊”,贫困村民们对这种贴心的义诊活动纷纷称赞不已。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驻张咀村工作队和当地干部的帮扶下张咀村已于2017年全面实现村出列、户脱贫。经综合评判,市人民医院驻张咀村工作队2019年被脱贫攻坚指挥部评选为优胜驻村工作队,市人民医院驻张咀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唐上进被评选为优秀工作队员的荣誉称号。

(来源:应城融媒体中心  编辑:陆梦阳 )


相关阅读